谁说企业文化不重要Uber必须收敛一下了

2021-07-01 02:06:22华夏高考网

  短短的4年时间里,Uber引领了全球一个新的拼车行业,该行业有望推动城市交通变革,在自身没有车辆的情况下帮助人们到达目的地。

  但据《纽约时报》报道,风头正劲的Uber目前遇到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挑战,它需要在投资者、潜在员工和用户开始不满之前,抑制住自己的“野蛮生长”冲动。如果处理不好,Uber或将错过机会。

  这是Uber自身企业文化和创始人的选择问题——因此,你看,谁说初创公司企业文化不重要?

遭遇最大挑战

  Uber最近的名声很不好。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一直给人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因此Uber的形象难免也会带上“强硬”和“不服输”的感觉。

  但这次Uber有点越界了。先是它的商业高级副总裁埃米尔·迈克尔(Emil Michael)公开号召公司建立一支研究者团队,挖掘那些批评Uber的记者的丑闻,一时间引发无数争议。随着Uber探索新的增长阶段,这只是近期媒体针对Uber策略批评报道的一部分。

  Uber已经成长为硅谷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之一,其已经完成了1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超过170亿美元,上市看来也是迟早的事。

  事实上,很多初创公司也有着和Uber类似的“野蛮生长“文化,但如果掌控不好,这样的文化会令初创公司快速”陨落”。

  文化可以决定科技公司的生死。“文化能把战略当早餐吃”(culture eats strategy for breakfast)是在硅谷广为流传的一句箴言,意思是一个公司的成功或是失败并不取决于强大的技术实力,反而取决于该公司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

  这句话尤其适用于非实体企业Uber。该公司旗下没有车辆,司机都是很容易转投竞争对手的签约司机,而其客户也可以选择其他打车服务。此外,尽管增长迅猛,Uber依然年轻,很多人还没有使用过它的服务。

与投资者、员工和用户的关系存隐忧

  如果Uber的品牌和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人们会不会转而使用竞争对手Lyft的服务,甚至直接打出租车?

  Uber近两年遭遇各类指控。上一个新年前夜,一名司机在旧金山撞死了一个6岁的孩子,Uber当时以过失致死罪被起诉。还有数名Uber签约司机被指控对乘客进行性骚扰。

  一些司机也对工资和工作条件表达出了不满。夏天,有媒体报道称Uber从Lyft那里“挖来”了司机,导致Lyft损失了数千笔订单。

  部分乘客也担忧,Uber发展过快从而放松了对乘客隐私的保护。这些乘客担心的是某一天Uber的员工会不会能跟踪到他们和谁一起去了哪里。

  Uber称其制定了严格的政策,禁止员工和司机跟踪乘客的出行习惯。不过,高级副总裁迈克尔对舆论监督的傲慢言行无疑会加剧用户对隐私问题的担忧。尽管Uber CEO卡兰尼克随后在Twitter上向公众致歉,却为时已晚。

  Uber和其投资者相信公司的长期使命是推动交通变革,在提供打车服务的同时替代私家车。但只有在人们充分信任该公司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

  独立行业分析师詹·道森(Jan Dawson)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内,Uber肯定会继续增长,但当Lyft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提升时,Uber将遇到大麻烦。道森说:"在旧金山等地,用户可以选择很多拼车服务,这可能影响人们使用Uber的意愿。而在其他地方,人们或许还没有更多的选择。"

  Uber并不是第一家因文化和形象问题而令早期成功蒙上阴影的初创企业,曾经快速增长的社交网络Myspace由于未能处理好内部问题并有效保护数百万青年人的隐私而走向没落,从而为Facebook的崛起提供了空间。

  Facebook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频繁因隐私问题而遭到用户批评,但主动迎合用户需求的Facebook最终渡过难关。如今,Facebook积极向用户强调隐私选项。而在推广位置分享应用等产品时,Facebook还多次向用户首先强调隐私选项。

  密切关注Lyft和Uber竞争态势的硅谷企业家马克·罗戈夫斯基(Mark Rogowsky)表示:"Uber目前的状态和几年前的Facebook类似,二者均迅猛增长,但我们不清楚他们此刻是否意识到该做出改变了。"

  文章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