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黑板报图片设计和内容

2022-02-18 16:28:27华夏高考网

一、沙尘暴的形成的原因

尘暴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乃至湿润地区。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所致的自然现象。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沙尘塬、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沙尘塬是产生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其动力。

一、沙尘塬。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都是沙尘塬为沙尘暴提供沙和粉尘等物质基础。我国北方有塔克拉玛干、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等沙漠、沙地,是沙尘暴的发生源区,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原生性沙漠是无法治理的,沙漠区产生沙尘暴是很自然的。在沙尘暴的下风向有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沙尘暴经过该区域沿途不断就地扬起沙尘,使沙尘暴不断加强⑺,成为沙尘暴的增强源区,也是华北尤其是北京地区沙尘暴的物质源区。这些正退化为荒漠的地区,是我们防沙治沙的重点,对华北尤其是北京消弱和消除尘暴天气有重要意义。

二、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一般情况下,我国沙尘暴天气均由春季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根据周自江等对我国近47年沙尘暴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沙尘暴与大风的年际振荡及多年变化趋势有一致性,单站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5以上。进一步的统计表明,我国北方多数气候站测得的下午平均风速6m/s(沙尘起临界风速)的日数是90年代少于50、60年代,而我国北方的沙尘暴,90年代明显少于50、60年代,两者相吻合(如表1)。这说明强风是沙尘暴的动力,而引起大风振荡与变化的天气、气候条件对沙尘暴的发生和强弱起主导作用。春季,冬、夏季风环流形式相互转变,锋面活动频繁,天气系统移动较快,风速大,与冷空气和气旋活动相伴的大风是沙尘暴的启动因子。又加上此时气温迅速回升,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地表裸露,有丰富的干燥疏松的沙源物质,故沙尘暴频繁爆发。冬季和夏季环流形式稳定,冬季地表又冻结或被雪覆盖,夏、秋季降水较多且植被覆盖好,故少或无沙尘暴。大风日数的增减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反映,每年冬春季寒潮大风的出现与冬季风的强度有关。东亚季风有明显的10~50年尺度的变化,亚洲冬季风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密切关系,在厄尔尼诺年东亚冬季风强度弱,而在反厄尔尼诺年东亚冬季风势力强。在70年代,反厄尔尼诺事件占优势,我国北方由寒潮大风所引起的强沙尘暴天气出现很频繁;在80~90年代,厄尔尼诺事件占优势,由寒潮引起的强沙尘暴天气出现较少;而在1999年,这种形式发生了逆转,沙尘暴频繁爆发,因为90年代末,开始进入反厄尔尼诺事件时期,2000年正处于20世纪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以后的反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

二、沙尘暴的危害有哪些?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是一种复杂条件下的突发性气象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近几十年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具有频度高、强度增加、周期短、范围扩大、危害加重的趋势。据统计,造成重大损失的沙尘暴,20世纪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发生了23次,而2000年一年当中沙尘暴天气发生达12次,2001年15次,2002年11次。

一、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倒塌等严重的经济损失

1993-05-05,一场特大沙尘暴自西向东席卷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致使这些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的损失。

我国每年由风沙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二、掩埋农田,居民区,工矿、道路及其它设施

每次沙尘暴的尘源区和影响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侵害,风蚀深度可达1-lOcm。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高达109-10`0kg,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0.063mm以下,损失了大量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这就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影响区,以风沙流的形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交通线路、草场等被大量的流沙淹没,对大中城市、工矿及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威胁。2000年4月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因了沙尘暴延误了300多个航班。

三、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环境污染

草场和农田受到严重的风蚀,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加速了水土流失,黄河每年16亿t的泥沙全部来自西北的风沙区。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污染加剧,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1993年5月5日,甘肃金昌市的室外空气颗粒物质浓度达到1016mg/m3,室内80mg/m3,超过了国际标准的40倍,户外的人们明显感到呼吸困难,引发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每次沙尘过后,发病率明显增高。

三、沙尘暴应该如何防治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产生沙尘的地表物质以粉尘为主,它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造成的,而不是来自远处的天然沙漠和戈壁。沙尘暴的出现有2个条件,一是有大风,气候干旱;二是地面有裸露的沙原。如果地面植被好,即便有大风也不会起沙起尘。因此,沙尘暴是可以防治的。http://www.banbao123.com

我国北方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了大面积植被的破坏,加剧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这就为扬沙浮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沙源。研究表明,在林带高度20~25倍范围内,风速比空旷地降低10%~15%,当植被覆盖率达到70%时,近地表风速能降低62.8%,输沙量减少75%以上。因此,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和提高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当前防治沙尘暴的最佳选择。首先是积极防护,重点放在生态脆弱带的潜在沙化土地防护上,恢复、增加和保护林草植被。其次是综合治理,包括防护林建设、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使退化草场得以恢复。最后是适度利用,沙区矿产、旅游、动植物、风能和光能资源极其丰富,应逐步开发利用。尤其是开发利用沙区替代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可以大大减轻由于过度樵采造成的植被破坏,使沙区植被得以保护和恢复。

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是西北草原牧区。因而治理沙尘暴,恢复草原植被,要把栽灌木和种草放在首位。发展集约化草原畜牧业,变广种薄收为精种高产,是解决超载过牧、乱垦草场的关键。为了遏制超载过牧,草原上的许多地方推行“草畜平衡责任制”,从长远来看,这种消极削减牧畜数量以保护草场的做法,终归是治标之举,解决草畜矛盾的关键是发展集约化草原畜牧业,实现畜牧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为了遏制乱垦撂荒这个破坏草原生态的致命顽敌,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实行“进一、退二、还三”的政策,以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