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试题深度点评

2021-06-24 09:38:12华夏高考网

2017年高考语文已经结束,语文试题也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意?试题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题目难度如何?试题对以后的教学、备考具有怎样的指导作用?北京新东方高中语文资深教师第一时间为您深度点评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1.实用长文本阅读部分

长文本阅读材料的内容契合了当下“中华文化魂”的热点,以“历史文物”,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1)对以首都博物馆出展文物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礼赞;(2)通过科技创新的形式让文物与大众贴近并得以传承;(3)面对文物在当今社会的隐忧,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保护。文本长度与文本持平,学生通过历次考试训练已经适应这样的文本长度,所以阅读难度并不大。总共8个题目,7个选择题,1个主观题,主观题偏少,与模拟考试相比,高考试题在做题时间上给学生减轻了很大压力。

2.文言文阅读部分

文段考查了《东坡志林》中的内容,这是一篇论述文,体现了近几年北京高考文言文文本选择多样性的特点。从内容上来说,可以称之为“返璞归真”,传统文化在本次考试中全面复兴。4个选择题,考查实词、虚词、句子理解和文意理解;2个主观题,第一个主观题要求学生翻译两句话,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精确理解;第二个主观题要求学生写自己从苏轼的文中获得的启示,考查学生延伸思考能力。

文言文部分是历年高考的难点,文本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深刻,尤其注意对春秋战国、汉代以前文化的考查。现在的考试,文言文以理解,读懂文章,万变不离其宗,读不懂文章,则无从下手。所以文言文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中心,在平时加强文言文的学习,高一的时候同学们就要注重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千万不要等到高三后期才在文言文部分着力。

3.诗词鉴赏部分

诗词部分考查了王维的《晓行巴峡》,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这种题材的诗歌是高考诗词鉴赏的高频题材,表现乡村风光的优美和田园生活的闲适,阅读难度较小。从题型上来看,可以说是非常传统,没有太多新意。第一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诗句的手法,都是采取选择题的方式;主观题上,采用了比较阅读的考查形式,要求从意象和情感的角度比较这首诗与郦道元、杜甫描绘山峡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自前年高考之后,比较型诗词鉴赏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对于这类题目已经十分熟悉。

默写考查了6分,都是理解性默写。考查了《归园田居》《滕王阁序》和《菩萨蛮》的内容,文章都比较简单且常见,学生比较熟悉,句子也不生僻。

诗词鉴赏的重点在于赏析,所谓的赏析,是能够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诗人产生一种“共情”的感受。所以诗词鉴赏的学习,不能止于背诵,更应该学会体悟。

4.散文阅读部分

散文阅读考查了文章《根河之恋》,这是一篇地域文化类的文章,再次体现了高考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注。高考散文题总是与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沈从文笔下的沅水,抑或是鲁迅先生的家乡??浙江,无论是2011年考查的祁连雪,又或是考查的白鹿原。散文阅读是历年高考最稳定的部分,从文章到题型都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考查的是散文最常规的三大题型:概括题,赏析题和理解题。本次散文阅读的考查和往年高考如出一辙。第一道题考查词语解释;第二道题考查文意理解;第三道题考查了名著阅读。主观题第一题考查了根河的特点及象征意义,属于概括归纳题;主观题第二题考查了“这河的深奥”的含义,属于词句解释题;主观题第三题考查了文章内容如何独具匠心,属于词句赏析题。相信通过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答得很好。

5.微写作部分

今年三篇微写作都与名著联系,充分说明了名著的重要性,想要逃脱名著或者只读梗概就能混过高考,已经成为梦幻泡影。

①这篇微写作是少见的叙事类,写《平凡的世界》中从原有生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这部名著考试之前已经重点讲解,孙少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叙述完故事后稍加一两句议论式点评做升华即可。

②考查的是《红楼梦》的相关内容,难度也不大,用一种花来比喻一个人,并说明理由。这道题目属于议论类。选取的都是相当典型人物,林黛玉可以和芙蓉,薛宝钗可以和牡丹搭配。《红楼梦》里有占花名这个情节可以参考。

③属于描述类。要求抓住六部名著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用描述的手法表现出来。重点要求用侧面(间接)的方法,通过各种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来体现人物特征。写白了就没有意味了。

6.大作文部分

①本次作文题议论文考查的是“说纽带”,也就是谈人与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考生应当抓住纽带指向的“联系”这一关键点,找准一个主题切入自己的论述。考生可以分层次整理自己的论述过程,按照分论点逐一展开,从时间或空间线索上安排文章设计。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子,对有联系和没有联系两方面作用进行论述,最终归结到自己的结论上来。整篇文章要注意逻辑的连贯性,观点明确,论证过程清晰,并且能够注意到首尾呼应,纽带的话题天然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线索,考生要注意将立意点落脚到文化、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不要就“事”论“事”,要始终把“人”作为作文立意的落脚点。

②要求考生写“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实际上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类型。考生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搜索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头脑中迅速整理出自己的叙事逻辑,确定文章各部分的安排。作为高考要求的记叙文,叙事不能过于简单粗糙,需要有一定的文学性设计,比如情节起伏的安排,对时间和空间轴线的设计,情感线的埋设。另一方面,也不要将文章写得过于曲折,要照顾到读者的感受,不能将作文变成自己的内心独白。最终主题要落脚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热爱,体现出对共和国真挚的情感。

总体来说,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渐趋稳定,没有出现新题型,面对这些题型,经过一年磨砺洗礼的同学们不会慌张无措。但是仔细观察,整张试卷对于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整张卷子也释放出明显的信号,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关注现实、关注人性,让语文真正成为人学。

最后,祝所有考生取得优异成绩。也希望新高三学生,能从本次高考中获得启示和思考,在未来一年的语文学习中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