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
2023-04-18 11:44:10华夏高考网每年一度承载着一千多万个家庭希冀的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国考。掌握高招报考技巧,成功填报高考志愿是极其重要的。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门非常复杂而又深奥的学问,高考志愿填报所涉及的相关因素、环节、条件有许多,家长和学生要高度重视,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
一、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及志愿设置官方截止此刻发文时间,暂未公布,请家长和考生关注本文,我们第一时间同步更新此文,下面是往年即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和设置:
1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首先要登录填报志愿官网(所在地官网),在官网页找到填报志愿入口,在填报登录界面输入考生号、身份证号及报名时使用的密码登录系统并填报志愿。
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将于官网公布的时间准时开通。考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要把密码透露给他人,更不要让他人代替填报志愿。
如忘记密码,考生及家长要在官网中找到考生服务平台的“忘记密码”功能进行密码重置。
无法重置的,普通类考生请本人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到报名所在地的招办重置;对口招生、专升本考生本人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可到就近市县招办重置。
2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并保存,在规定的截止期前可以进行不超过两次的修改,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为准,填报时间截止后将无法更改。
网上填报志愿后,县(市、区)招办将依据考生网上保存的志愿信息,打印出志愿表,由考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签字确认,并存入考生档案。志愿经考生签字确认后,录取时不得擅自放弃。
对口招生、专升本志愿和各批次的征集志愿,网上保存后不再签字确认,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作为投档依据。
3考生在当次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前,若想放弃所填志愿,可以在志愿浏览页面直接点击“放弃志愿”按钮,然后按照页面的提示,一步步完成志愿放弃操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普通类本科提前批、艺术类本科各批次、体育类本科批共用一个“放弃志愿”按钮,一旦点击,则上述类别的这些批次全部放弃,不能再填报。
如果仅放弃其中某一类别志愿(如艺术类本科),想改报其中另一类别志愿(如体育类本科),在不超过修改次数限制前,可以直接改报,无需放弃。
普通类专科提前批各类别、体育类专科、艺术类专科共用一个“放弃志愿”按钮,操作办法同上。
4选报志愿需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认真查阅《专业目录》说明及其中有关院校和专业情况,重点了解拟填报院校的各项信息,特别是高校的招生章程。章程中有学校招生说明、招生要求以及明确的录取规则。
5填报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应注意:
通过相应专项计划资格审核的考生方可填报。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均单独设立批次,原则上执行本科一批分数线。
高校专项计划纳入特殊类型招生志愿,考生应按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考生如同时符合三个专项计划的资格,志愿可以兼报。
6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含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已取得相应报考资格的考生,可填报1个相应的高校志愿。
高水平运动员考生,其取得资格的高校无论在哪一批次录取,选报该志愿必须填在特殊类型招生志愿栏内。
7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批均实行平行志愿,其中本科一批和高职高专批可填报1-6个高校志愿,本科二批可填报1-9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和专科提前批(除艺术外)第一志愿设1个高校志愿,第二志愿设4个高校平行志愿。
艺术类分艺术本科提前批、艺术本科A段、艺术本科B段、艺术专科。
每批次每段可按顺序填报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1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8由于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批实行平行志愿,为解决同一高校专业间因学费标准差别较大等因素而产生的专业生源不均问题,提高考生填报志愿的针对性和投档的有效性,部分高校按学费标准将本校较高学费专业集中单列,排列在本校普通类专业之后;类似情况还有:少数高校将医护类专业、农林矿类等专业单独列出为一类,民族院校将限定考生民族的专业单独列出为一类。
在同一高校志愿栏只能选择其中一类专业,不能跨类选择专业,专业调剂在所报专业类内进行。如报考同一所院校普通类、较高收费类、民族限定和医护类等专业,应按不同院校志愿分别填报。
9定向就业招生专业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中,须填报在相应批次所规定的定向志愿栏中;普通类本科提前批中,定向就业招生专业填在第一院校志愿栏。
填报定向西藏、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志愿后,系统将直接在志愿浏览页面显示打印承诺书按钮并发送只读邮件提醒,考生需自行打印签字,在志愿签字确认时同时递交承诺书,免费本科医学生还应同时提交资格审核相关证明材料。
考生录取为定向生后,入学报到前应与培养学校和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定向县(市)招生的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10在普通类本科提前批志愿中,专设军队招飞志愿,参加军队招飞全面检测合格考生方可填报。
军队招飞志愿先于其他本科提前批次志愿投档,未被录取该志愿的考生,继续参加本科提前批次其他志愿投档。
本科提前批各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
艺术类本科与非艺术类的本科批次录取同时进行,在本科提前批不能兼报,其他批次如出现兼报,按照各批次投档录取时间安排顺序进行投档。
专科提前批包括艺术、体育、定向培养士官、空乘、航海、医学、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等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类别,各类别不得兼报。
11少数民族预科班志愿的考生可以选报一个招收预科班的高校。如果分专业方向,每个高校可填报1-5个预科班专业方向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12填报征集志愿应注意:
录取时对生源不足的学校,公开征集志愿。届时未被投档且满足成绩等条件要求的考生可以选择填报征集志愿。
在填报时,考生应确认自己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已被录取、预录取及阅档状态的考生不可填报。
剩余计划量大的院校或专业可能会降分征集志愿,考生应进一步查阅拟报高校招生章程的对应内容,全面了解专业情况和学费标准。
征集志愿投档时,以当次征集的志愿为投档依据,即使原来报有这些学校志愿,也须重新填报。除了艺术类外,征集志愿均按平行志愿投档。
二、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填报志愿之前要做哪些准备?
志愿填报是一个牵涉甚广的事情,家长和考生都一定要充分重视、尽早准备,如果等到在高考前后才开始接触就晚了,那么在考生刚进高三甚至是高一、高二阶段就要着手了解以下事项。
1、熟悉政策
对本省的高考政策有整体的把握,如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可以填报几所志愿学校,报考几个专业等。
2、收集信息
权威高考信息渠道: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3、准确定位
填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填志愿前可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省市所处的位置。
4、了解院校
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今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
5、初选志愿
大致划定一些在省内有招生计划的院校,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6、模拟填报
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
常见填报误区
在开始上述准备工作的同时,还会出现很多常见误区,家长一定要尽早改正!
误区一: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参考资料,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正 解
高考志愿别冷落招生章程,关注以下信息:
关注1:高校总体情况
如院校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院系及专业设置情况等。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应关注在哪个校区就读、证书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字样等。
关注2:院校的调档比例
具体调档比例,不同高校的规定可能不一样。被高校提档不一定意味着被录取,少数考生会因各种原因被学校退档,因此考生应注意查看目标高校的调档与退档的规定说明,慎重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项。
关注3:录取加分政策
注意目标高校在确定进档考生的专业时,是否认可考生的优惠加分。如招生章程里明确规定“提前批录取的非通用语种考生,按投档分提档,按实考分录取专业”,即投档认可加分,但专业录取时不认可。
关注4:艺术类专业录取办法
不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可能不一样:有的只按专业成绩排序;有的只按文化成绩排序;有的省外高校需要校考成绩等。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看清院校招生章程。
关注5:单科成绩要求、外语要求
高校许多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如有些院校的部分外语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英语成绩有特殊要求。
关注6:体检、年龄、应届等特殊要求
提前批录取的学校,相当一部分在体检、年龄等有特殊要求,考生要仔细查阅对照,确定报考与否。
误区二:志愿之间不用拉开梯度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志愿填报是不一样的。
正解
不通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家长要提前清楚考生所在省份的填报模式。就全国来讲,基本分四种情况:
模式一:平行志愿
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可以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
但“投档后又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所以要科学定位院校,目标梯度设置要合理。
模式二:顺序志愿
把握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第二志愿应该重点考虑往年报考人数不足,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或对二志愿有预留计划的高校。
模式三: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模式则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考生可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结合兴趣、爱好,合理选择各批次具备填报资格的志愿,填报时应仔细阅读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规定,须对照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填报志愿。
模式四:专业(类)+ 学校
“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模式。是新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专业(类)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不同于以往以院校为志愿单位投档的院校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直接投档到某院校某专业(类),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误区三:一门心思奔名校
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正解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还有很多低调大学在专业领域实力不输名校。
温馨提示: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全国名声低调却有顶尖专业的大学汇总!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但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正解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温馨提示:关于专业选择方向要综合考生意愿、国家政策及专业本身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会时时同步各类专业动态,供家长、考生参考。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正解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存在很多差异。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选择专业,不考虑考生兴趣和特长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正解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如果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
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再比如,一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七: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正解
把志愿决定权交给换给孩子。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误区八:照搬往年分数线来报志愿
“老师,今年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
“我这个分数,能上你们学校吗”
......
这些问题应该是是家长们最想问的,然而“录取分数不是学校决定的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要看当年高考考生报考的具体情况”。
不少高校官网会公布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和以前的录取分数线“对号进座”。
正解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
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三、有哪些211大学
序号 | 名称 | 所在地 |
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 |
2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
3 | 安徽大学 | 安徽 |
4 | 清华大学 | 北京 |
5 | 北京大学 | 北京 |
6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8 | 中央财经大学 | 北京 |
9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 |
10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 |
11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12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北京 |
13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
14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 |
15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 |
16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
17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 |
18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
19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 |
20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 |
21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 |
22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 |
23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
24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 |
2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北京 |
26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 |
27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 |
28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北京 |
29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 |
30 | 厦门大学 | 福建 |
31 | 福州大学 | 福建 |
32 | 兰州大学 | 甘肃 |
33 | 中山大学 | 广东 |
34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 |
35 | 暨南大学 | 广东 |
36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 |
37 | 广西大学 | 广西 |
38 | 贵州大学 | 贵州 |
39 | 海南大学 | 海南 |
40 | 河北工业大学 | 河北 |
41 | 郑州大学 | 河南 |
4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 |
4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黑龙江 |
44 | 东北林业大学 | 黑龙江 |
45 | 东北农业大学 | 黑龙江 |
46 | 武汉大学 | 湖北 |
47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 |
4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 |
49 | 华中师范大学 | 湖北 |
50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北 |
5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湖北 |
52 | 华中农业大学 | 湖北 |
53 | 中南大学 | 湖南 |
54 | 湖南大学 | 湖南 |
55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 |
56 | 国防科技大学 | 湖南 |
57 | 吉林大学 | 吉林 |
58 | 东北师范大学 | 吉林 |
59 | 延边大学 | 吉林 |
60 | 南京大学 | 江苏 |
61 | 东南大学 | 江苏 |
6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江苏 |
63 |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 |
64 | 苏州大学 | 江苏 |
65 | 中国药科大学 | 江苏 |
66 | 河海大学 | 江苏 |
67 | 江南大学 | 江苏 |
68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 |
69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 |
70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 |
71 | 南昌大学 | 江西 |
72 | 大连理工大学 | 辽宁 |
73 | 东北大学 | 辽宁 |
74 | 大连海事大学 | 辽宁 |
75 | 辽宁大学 | 辽宁 |
76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
77 | 宁夏大学 | 宁夏 |
78 | 青海大学 | 青海 |
79 | 山东大学 | 山东 |
80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
8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山东 |
82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
83 | 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 |
84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
8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 |
86 | 西北大学 | 陕西 |
87 | 长安大学 | 陕西 |
88 | 陕西师范大学 | 陕西 |
89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
90 | 第四军医大学 | 陕西 |
91 | 复旦大学 | 上海 |
92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93 | 同济大学 | 上海 |
94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 |
95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
96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 |
97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 |
98 | 东华大学 | 上海 |
99 | 上海大学 | 上海 |
100 | 第二军医大学 | 上海 |
101 | 西南财经大学 | 四川 |
102 | 四川大学 | 四川 |
103 | 电子科技大学 | 四川 |
104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
105 |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 |
106 | 南开大学 | 天津 |
107 | 天津大学 | 天津 |
108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 |
109 | 西藏大学 | 西藏 |
110 | 新疆大学 | 新疆 |
111 | 石河子大学 | 新疆 |
112 | 云南大学 | 云南 |
113 | 浙江大学 | 浙江 |
114 | 重庆大学 | 重庆 |
115 | 西南大学 | 重庆 |
四、高考志愿相关文章汇总
相关推荐
- 新疆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新疆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2023-04-18 11:41:10
- 内蒙古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内蒙古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2023-04-18 11:39:53
- 西藏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西藏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2023-04-18 11:38:20
- 宁夏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宁夏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2023-04-18 11:36:44
- 河南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河南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2023-04-18 11:35:06
- 今年高考分数线预测,文理科录取分数线预测是多少2023-04-18 10:41:53
- 高考志愿最多可以填报几个学校和专业 2023-04-16 11:53:23
- 高考分数线专家预测,降分还是涨分2023-04-16 10:40:24
- 宁夏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最新2024-07-17 17:06:59
- 陕西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最新2024-07-17 17:04:54
- 河南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最新2024-07-17 17:02:24
- 四川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最新2024-07-17 17:00:02
- 天津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最新2024-07-17 16:58:16
- 新疆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新疆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2023-04-18 11:41:10
- 内蒙古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内蒙古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2023-04-18 11:39:53
- 西藏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西藏高考志愿怎么填批次设置2023-04-18 11:38:20
最新发布
图文推荐
内蒙古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
2024-07-17 17:20:20西藏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
2024-07-17 17:18:40青海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
2024-07-17 17:16:44新疆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
2024-07-17 17:13:15云南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
2024-07-17 17:10:42山西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
2024-07-17 17:08:57宁夏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
2024-07-17 17:06:59陕西高考投档分数线公布一览表
2024-07-17 17: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