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工学院录取通知书为什么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快递查询收到时间

2022-12-13 09:58:47华夏高考网

四川理工学院是一所“三线建设”内迁、具有五十余年本科办学历史的普通高校,2012年和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学校是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四川省首批高校创新改革试点单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由原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

办学思想体系

经过50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凝练出“以黄岭精神为底蕴,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想体系:

愿景: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在校学生和校友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把学校建成川南人民心中的精神家园。

使命:通过学术的传播、创新与应用,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

定位:立足自贡、根植川南、服务四川、面向全国、胸怀世界,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着力培养“三心四能五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价值观念:育人为本、社会担当、学术自由。

办学理念: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引领社会。

办学模式:坚持大学文化、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实践探索相统一的办学模式。

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内部治理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国际合作战略、校地合作战略、校校合作战略。

学科与师资

学校拥有化学工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酵工程等3个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0个二级学科点);在“工程”、“艺术”、“教育”、“法律”等类别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了以轻工化工为优势学科,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比近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0%。学校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四川省“*”专家8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近50人。学校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共计1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

人才培养

学校践行“学生中心”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狠抓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浓郁的育人环境营造这两个关键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制度”、“课程实施大纲”和学生“十个一”的养成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三心”(责任心、好奇心、进取心)、“四能”(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促进“五个结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相结合),持续夯实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

学校现有21个二级学院,8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3万余人。

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 5个国家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9个省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2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

近年来,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重大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近300项,省部级奖励近500项。毕业生素质过硬、视野广阔,基础扎实、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创新后劲足,总体就业率超过95%,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是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半个世纪来,学校培养了近20万毕业生,涌现出如中科院院士颜德岳、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良、四川省妇联*吴旭、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尔分校(SIUE)最杰出研究教授罗朝俊、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重庆大学教授/博导侯长军、著名翻译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导曹明伦等一大批在科学届、企业界、政界、教育界成就斐然的杰出校友。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自动化;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自动化、网络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宜宾丝丽雅集团?过程控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固态酿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省级特色专业9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工程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4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自动化、网络工程、自动化、网络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环境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酿酒工程;校级特色专业12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应用化学、法学。

科学研究

学校遵循“学术自由、服务需求”的科研导向,鼓励教师根据知识逻辑和自己的好奇心、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0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5项。仅即获得纵向项目立项3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64项,共计纵向到位经费近3500万元,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万元俱乐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5项,其中四川省科技成果奖4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

我校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建)、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南分中心(参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川酒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创新团队5个: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团队(省社科联)、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团队(省科技厅)、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团队(省科技厅)、材料腐蚀与防护研究团队(省科技厅)、矿山尾渣资源化利用研究团队(省科技厅);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集成感知与应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固态酿造关键技术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绿色催化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企业信息化与物联网测控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助剂与表面活性剂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桥梁无损检测与工程计算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川酒发展研究中心、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四川省旅游科研重点基地1个:四川省智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白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制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阀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2个:四川省矿山尾渣资源化利用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川南晒制麸醋生物酿造技术工程实验室(参建);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信息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参建)、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参建)、传统酿酒产业改升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四川省盐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省白酒酿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省技术创新联盟3个:四川省运输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四川分离与过滤技术创新联盟、四川省钨钼及硬质合金产业联盟;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1个: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四川理工学院)基地。

服务地方

学校践行“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学科支撑产业、专业服务行业,把地方的难题变为师生的课题”的基本遵循,构建起了“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企业发展解决难题、为市民学习提供机会”的完善的服务地方体系;设立了服务地方的职能部门“服务地方工作处”;成立了“服务地方工作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建立了省级大学科技园。目前,学校省级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70余家,学生双创团队21家,学校先后与13个市级人民政府、泸州老窖、晨光化工研究院、华西能源等1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协议和产学研合作协议,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与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承担各类横向科研项目2500余项,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仅即签订30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合同经费达6000余万元,到账经费近4000万元;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10余件,获得授权近100件。目前学校成立了川南发展研究中心、产业转型与创新研究中心、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普及基地、彩灯设计与文化研究所、过滤分离与净化技术设计研究所、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造纸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等数十个直接服务地方的研究机构。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诸多国内高校建有合作办学机制;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古巴、白俄罗斯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派出老师和学生赴海外交流;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和大学生香港行活动;学校大力招收培养国际学生,目前已招收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老挝、尼日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

基础建设

学校现有汇东、营盘、黄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800亩,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约13亿元,图书纸质文献总量261万册,电子图书500余万册,电子期刊2万余种,校园环境不断完善和美化,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了有力条件。正在建设的支撑白酒产业的校区近2000亩,建筑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成都高等研究院的建设与运行正同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