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心理中心举办“积极心理学与积极自我”讲座

2021-12-07 01:06:11华夏高考网

2018年3月15日晚,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别邀请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光教授,为大家讲授“积极心理学与积极自我”。本次讲座是中心开设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的系列讲座之一。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曾光教授首先介绍了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目的:帮助人类解决痛苦、帮助人类追求幸福、发现和培养天才。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如何使生命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

由此,曾光教授引出了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真正的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他列举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实际运用与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清华“6+2”积极教育框架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试点的“阳光种子课”体验式教育。统计数据表明,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于教育的尝试成果显著,接受过体验式教育的学生普遍感到更加了解自己,个人情绪、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曾光教授介绍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别和差异。行为实验表明,当一个孩子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表扬其“努力”要比表扬其“聪明”更能促使其拥有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被表扬“努力”的孩子更倾向于习得成长型思维,认为自己是不断生长、发展的,即使面临困境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而被表扬“聪明”则更容易让孩子获得固定型思维,在面临挑战时倾向于回避和放弃。

讲座的最后,曾光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关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成果。神经可塑性的发现使得成长型思维具有物质上的依据。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则更细致地描述了不同类型思维的习得过程??成长型思维形成于多次遭遇困难并成功克服的掌控感,而如果这个过程中失败次数远多于成功,则更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在未来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感到无助和主动放弃。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在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讲座结束时,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与曾光教授交谈合影,并表示有兴趣更深入地学习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是心理中心开设的全校公选课程。心理中心今后将进一步创新课程内容、授课形式,为北大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搭建良好课堂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