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纪实 课堂还给学生空间留给孩子

2021-09-17 01:06:41华夏高考网

泸州在以农村为主的全市范围内,推行“三开减负三开放”、“两增两减一提高”,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改革,从理念到行动,多维度、多层面推动泸州教育迈上素质教育新台阶。

■本报记者倪秀易鑫

素质教育没有抓手,“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一直是四川省泸州市推进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从2010年开始,一项破除沉疴的教育改革大计在泸州实施。“三开减负三开放”、“两增两减一提高”等推进素质教育的16项改革措施,在泸州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学校推行。

“只有敢于触及自身的痛处,才会有真正的改革。”泸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涛说,泸州市针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改革,都是从自身最痛之处出发的。

“三开减负三开放”,把空间留给孩子

下午5点10分,已经过了放学的时间。记者走进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中心小学,看到的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哇,又是三分球!好厉害!”篮球场上,一名女生连进几个三分球,引来了小伙伴的阵阵喝彩。球场旁边的体育保管室里,孩子们进进出出,自由选择体育器材,并自觉做好登记。走进学校图书室,也能看到同样的场景,五年级(2)班学生王义越告诉记者,他借了一本《海底两万里》带回家看,看完还回来并做好记录就可以了。

“农村地区放学后,家长的教育能力相对欠缺,教育资源也相对较少。学校的资源对学生开放,可以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通滩镇中心小学校长邹宏春介绍说,每天放学后,学校会再开放一个小时左右,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和计算机室都免费对学生开放,同时安排老师值班,对学生进行辅导。

刘涛告诉记者,几乎泸州所有的中小学都可以随处看到这样的情景。他表示,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但农村学校却普遍存在部分学科开不齐、开不足的现象,原因除考试评价外,还受限于教师能力和设备器材。对此,2012年,泸州市提出了“三开放”要求,即开放图书室、开放计算机室、开放体育器材保管室。

实现“三开放”两年来,泸州市很多区县还开创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在泸县,每所学校每学期都举办读书节、好书推荐会、读书成果展评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并为各校新配备技装室主任,专门负责“三开放”工作,还利用自己开发的“泸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排课情况进行监控。

据统计,两年来,泸州共建成班级书柜7588个、室外书吧929个。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按照国家课标、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个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全市演示实验开出率达97%,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5%。

“两增两减”,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的教室特别神奇,四面八方都是黑板。”近日,在泸州市古蔺县复陶中学,初三(1)班学生聂文倩如此形容自己的教室。

记者随意走进复陶中学的一间教室,看到学生们分组而坐,每个小组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黑板。课堂的大多数时间,由学生分小组完成学习内容,并在黑板上完成相关演示。学生们积极自信,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文内容讲得头头是道。

“这样的课堂,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孩子能够自主学习,自信地表达自己。”校长邓明说,学校从2011年开始探索教学结构改革,设计灵感来源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希望给足学生空间,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

在复陶中学,还有一块特别的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每名教师的姓名、所教科目、课堂得分以及评语。显示屏上,语文教师彭丽丽的得分是79分,她告诉记者,刚开始推行教学结构改革时,自己第一次的得分只有60分。通过不断的学习,现在有所提高。而她最大的欣喜还是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自信自主,她觉得这才是理想的课堂。

“我们学校‘山高水差,地贫路远’,以前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邓明说,教学结构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活力,作为全泸州市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之一,学校如今连续几年的综合评价,都能进入泸州农村学校的前30强。

增加学生课前预习时间和课堂交流展示的时间,减少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和学生课外作业时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泸州教学结构改革的目标。2011年泸州刮起的这场“两增两减一提高”的教学结构改革旋风,不仅吹到最偏远的复陶中学,在古蔺县的丹桂小学,只有8个班级的村小也把课堂改革搞得轰轰烈烈。

据不完全统计,泸州市已经有219所中小学校参与课堂教学结构改革。3年来,全市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大幅提升,教育品质从量变到质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越来越浓,学校也逐渐成为学生的乐园。

学校有特色,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在校园里的开放书吧快乐阅读,在实验室里探寻科学奥秘;教室里一张张崭新的课桌,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在江阳区通滩镇开封完小,校长吴林说:“‘三开减负三开放’的实施,让我们农村小学旧貌换新颜了。”

为了“三开放”工作的持续开展,通滩镇为学校更新了设备:实现了网络教学班班通;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添置50余万元的体、音、美器材、图书。同时,为了保证村完小教师能正确进行演示实验和部分分组实验操作,学期初就对村完小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逐一轮训,注重科学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质量。

2012年,教育部和四川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的《2012年度泸县中小学(数学、科学)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报告》显示,泸州市泸县中小学生在了解、理解、应用3个能力维度达到II级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5.4%、84.7%和83.3%,分别高出全国均值8.8、10.2和10.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均值13、13.4和14.2个百分点。“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成绩效果差”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善。

农村素质教育系列措施的推进,还给泸州教育带来了更多改变,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周边资源,把教学内容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封完小利用泸州老窖红高粱基地资源,开展红高粱种植、管理过程实践活动;玉合完小利用泸州毕红园农业发展公司开展稻田养鱼调查实践活动,一大批农村校找到了适合自身的课外实践活动。刘涛说,每一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每个孩子得到个性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达成。

改革者说

三个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泸州市副市长马宗慧

近年来,泸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民生头等大事,围绕三个努力,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一是努力满足教育需求。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大班额”化解工程、农村(村小)改造工程、区县对口帮扶工程等,缩小县域、城乡教育差距,切实解决上学难、入园难等突出问题。

二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域推进以“三开减负三开放”等16项措施为主的素质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实验区工作,统筹推进实验教学、民办教育扶持、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等系列改革。

三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力度,着重解决农村教师生活补助、职称评定、录用晋升、食宿条件等问题,稳定农村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