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华女子学院李明舜:培养杰出女性的种子

2021-12-12 01:01:08华夏高考网

李明舜,河北省人,硕士,教授。现任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全国妇联人才开发培训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妇女人权、妇女法学、婚姻家庭法学等,出版《妇女权益法律保障研究》《婚姻法中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等专著28部。

女校曾经是为了给求知女性提供上学去处,是历史的产物。时代发展到今天,女子大学如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挑战,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自身的发展?如何培养女性,使之成为适应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的合格人才?女子大学发展的战略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李明舜。

记者: 作为单纯的女子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既有其优势,亦有其短板。在您看来,学校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其对女性人才培养有着怎样的影响?

李明舜:单一性别学校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我国最初女校的出现是性别歧视的产物。直至1903年,清政府在其《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还明确排斥女子进入学堂接受教育。中国近代女校的创办是为了给求知的女性提供上学的去处。现代女校同过去女校相比,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使命的改变。从传承的角度讲,都是从满足女性的受教育权的目的出发;从改变的角度看,现代的女校则是以追求男女平等为目标。中华女子学院的前身?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就是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基于“为新中国培养新女性”而创办的,所以学校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致力于实现“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服务妇女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办学宗旨。学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殊的办学宗旨,对学校人才培养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会深深地烙印在其学生身上;另一方面,特色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恰恰是社会所需要的、丰富多彩的表现。某种程度上说,单一性别也是一种特色,有其利也有其弊,所以我们不要给单一性别的学校“贴标签”。如果单纯地从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去向等方面比较,女校和其他高校可谓大同小异。其同在于都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遵守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其异则在于女校的特殊使命。名誉院长陈慕华对中华女子学院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即女子学院要培养践行男女平等的“种子”、要培养杰出女性的“种子”,这正是女校独立存在的价值所在。

根据这一定位,学校在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有利于女性人才,特别是优秀女性人才成长、成才的一些特殊规律。学校不断强化特色,在五个方面重视现代女性意识的培养:一是坚持全国妇联提出的*女性应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这是由学校直属全国妇联的特点所决定的;二是倡导时代精神,要求学生具有人权观念、人文情怀和公益意识,这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同女性与生俱来的特性紧密相连;三是突出女性特点,按照“崇德、至爱、博学、尚美”的要求,培养传统与现代美德兼具的、知性高雅的女性;四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女性培养具有特殊意蕴和内涵;五是顺应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国际潮流,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使学生成为先进性别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引领者。正是在这种长期的女校意识的培养与熏陶下,成就了女院学生特有的风采。在全国和北京市的重大活动及各种志愿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女院学生的身影,她们吃苦耐劳、表现突出,代表了女院学生特有的“四自”精神;在各行各业的杰出女性代表中,也都可以寻觅到女院毕业生的身影。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培养人权意识、平等意识、公益意识的“种子”,希望她们成为这个社会推进男女平等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讲到,“追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为实现男女平等的崇高理想,人类走过了不平坦、不平凡的历程。”学校就是要为这个伟大事业培养“种子”。 

李明舜:培育“种子”和一般的种庄稼是不同的,“种子”的质量尤为重要。因此,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通过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优先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完善健全学生学业指导和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全员促进就业的工作体系,同时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迎评促建为契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问题,学术界曾有不少探讨,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过不少措施和方法,方方面面都反复强调“人才培养是中心”,但这个问题依然未能得到全面解决,在认识和行动方面,人才培养非中心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人将人才培养中心简单化为教学中心。

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具有双重属性:即教育与技术两个方面,技术属性在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育属性在于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教育信息化既带来了教育领域的革命,也带来了课堂教学、教学范式的改革。过去的教师扮演“演员”的角色,主要使命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现在的教师身份演变为“导演”,除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去生成知识、掌握技能,要授之以渔。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教师独占知识、自我中心的教学状态难以持续。但有些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却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认为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就是教学方法的革新。例如:用PPT代替传统的板书,而照本宣科的实质却未曾改变。本质上说,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但现实中部分教师却往往本末倒置,教学效果自然没有得到改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课堂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课堂之外的学生培养和教育实践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人才培养在强调教学核心的同时,也包括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成为人才培养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学生的管理工作、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社会实践等,这些课堂之外、智力之外的学生培养与教育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加显著。因此,我们强调人才培养中心,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和课堂教学在学生成长中同样重要。只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课堂上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协作与互动,课堂内外注重教学与管理的相互联动与互相支持,才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培养杰出女性“种子”的关键所在。

记者:您特别强调课堂之外的学生培养和教育实践,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情况?

李明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办学过程中,为了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学校不断进行探索,在充分研究高等教育理念和女子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实践性教学体系。

学校所构建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涵盖了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体系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呈进阶式开展。学校对三个阶段的实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第一阶段是基础实践,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强调在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理论的实践性,理论教学要围绕实践问题开展,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是专业实践,包括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强调通过实验教学和专业的实习,将专业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在课内外实践中检验理论,提高理论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第三阶段是综合实践,包括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和创新创业训练,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理论和应用理论,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们所提出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同于一般认识上的实践教学体系,指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既涵盖传统实践教学的实践性,也包括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性教学体系范围比实践教学体系更大,是实践育人理念渗透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突出实践特征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必须做到“两全”,一是全覆盖,一是全过程。我们要秉持实践育人的理念,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使它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学校对“两课”进行改革,就是从实践教学入手。目前,“两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实际上是对实践教学的欢迎与认可。实践性教学体系是我们的一种探索,如何构建实践性的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构建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说明和规范,使实践教学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且有成效。

记者:您认为学校发展主要存在哪些瓶颈,将如何突破?对学校未来发展又有怎样的期望?

李明舜:自2002年学校正式转制为普通本科高校以来,经历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硕士申报成功等跨越式发展,办学水平、办学层次有所提高。跨越,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学校赢得了必要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办学条件和资源不足,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形成了全局性的严重制约和影响;人才匮乏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水平还不够理想,且专业发展不均衡;学术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行业的合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亟待改进和提高。立足于未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学校的科学发展,我们必须通过深化综合改革,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这些“瓶颈”难题,既要积极健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也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我心目中未来的女院,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中心”“智库”“基地”。一是加快学校“全国妇女教育研究中心、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妇女干部培训中心和国际妇女教育交流中心”四个“中心”的建设。二是作为国家举办的一所全国性的女子高校、第一所女子高校、全国妇联所属的女子高校,学校应该成为服务妇联工作,服务妇女儿童发展的智库、妇女儿童维权的智库;同时,适应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需要,适应社会性别主流化大趋势,女院还应该成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智库。三是学校应当重点建设知性高雅卓越女性的培养、先进性别文化的传播、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教育、女性高等教育的研究、妇联干部、妇女干部的培训等基地。学校作为探索女性教育的基地,要积极回应女性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重大关切,探索现代女子大学的教育理念,实施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帮助女性获得所需知识技能,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所需的优秀女性人才。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对外实际上是中国民间外交,特别是妇女外交的一个大本营,我们作为全国妇联的下属单位,在这个大本营里面应该有所作为,如学校作为展示中国妇女教育的对外窗口,在外事部门和全国妇联的安排下接待外国的女性领导人、女性团体来访。因此,学校国际化的进程在今后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中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化国际化办学的内涵建设,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规模。要把世界各地与我们有联系的女性聚到女院传中国文化,特别是传播中国的妇女观、介绍中国的妇女发展,从而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由国家商务部主办,女院承办的“发展中国家女官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研修班”开班典礼在女院隆重举行,培养外国政党女性领袖和高级官员的任务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女子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性别平等意识已逐步融入高等教育教学的时代背景下,女子高校具有其特色发展优势。学校应抓住机遇,坚持特色办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人才和信息的流动,不断努力培养杰出女性人才的“种子”。(本刊记者:李艺英卜?特约记者:张香忖)

【微访谈】

记者:您的兴趣爱好是?

李明舜:读书与散步。

记者:您了解教师、学生生活和困惑的渠道和方式是?

李明舜:见面沟通、微信聊天等方式交流。

记者:对您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

李明舜:心大事小,心小事大。

记者:对您启发最大的一句教育名言是?

李明舜:生活即教育。

记者:您最崇敬的教育大家是?

李明舜:蔡元培、陶行知。

记者:您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标准是?

李明舜:人生有理想、学业有规划、生活有安排,有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李明舜:热爱学生、学有专长、用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