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课讲出理讲出味讲出彩

2021-04-23 00:45:56华夏高考网

每堂课,笑声都会在课堂上多次响起;下课时,学生自发长时间鼓掌……这几乎是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朱月龙多年来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常态。

从教近40年,朱月龙全身心投入。他的课,堂堂精彩、节节精品。学生们说,“听朱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许多毕业的学生也说,“听朱老师讲课,是自己美好而难忘的青春记忆之一”。

一堂好课的“真、亲、深、活”四字诀

“思政课,上容易,上好难。要想把思政课讲出成色、讲出效果,就要体现和紧扣‘真、亲、深、活’这四字诀。”朱月龙说。

“真,就是向哲学要高度,真学、真信、真用、真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出历史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真理;亲,就是授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带着责任、诚意和感情传道授业;深,就是向历史要深度,上课时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力使课业内容深、学生领悟也深;活,就是向学科前沿要新度,向其他学科要广度,充分利用教学语言艺术,还要增加政治课的鲜活性、生动性,真正做到吸引学生,促使他们想听爱听、入心入脑。”朱月龙向记者解释道。

“朱老师上课从不照本宣科。他只需一支粉笔,就能像说评书那样激情四溢、感染力十足地给我们讲授中国革命史。他的课,一学期没人缺勤。”时隔20多年,河北师大1994届音乐专业毕业生、现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迟会军,对朱月龙当年讲课的场景记忆犹新,“有一节课讲‘七七事变’,我清楚记得朱老师引用两句话描绘当时政局:‘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爱国有罪,冤狱遍于国中;卖国有赏,汉奸弹冠相庆’。”

近40年里,不管学生是哪个专业、有怎样性格,朱月龙从不担心他们上课精神不集中、情绪不呼应、知识没收获。

“如果说当下不少高校教师授课有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那朱老师可以说是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众化的典范。这种大众化、普及化、差异化的授课方式,是受众的客观需要,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思政课取得更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实际需要。”河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于建春说。

“想让学生信服佩服,教师就得具备真功夫”

近40年来,朱月龙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改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讲义,把最前沿、最新颖、最精彩、最有说服力的观点和实例纳入课程,让学生感受到思政理论课的新颖性、现实性和前瞻性,让他们愿意听、喜欢听。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服、对任课教师佩服,自己就要下硬功夫、具备真功夫。”朱月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近40年的教学生涯,他先后教过“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多门课程。每门课都深受学生欢迎,每学期学生给他的教学评分都在95分以上。

“朱老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案例选择恰如其分,翔实数据信手拈来,语言精练让人身临其境。”河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素霞说。

“五遍教学法”“日读万字书”,是朱月龙多年来坚持的两个习惯。

“五遍教学法”,就是在进入课堂讲授之

前,要对所讲内容反复演练五遍;“日读万字书”,就是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要雷打不动阅读报刊、专业书籍至少1万字,并写出心得体会。

“思政课不但要讲出劲,还要讲出理、讲出味、讲出彩。要做到这些,没有平时的长期积累和深入思考绝对不行。”朱月龙说。

南京大屠杀惨案,小学讲过、中学讲过,大学再讲,学生会不会产生懈怠情绪?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对熟知内容的关注度,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为了讲好这堂课,朱月龙集中阅读了近90本书,对事件发生前后的历史细节了然于胸。课堂上,众多听课大学生眼含热泪、愤慨满怀,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带动更多青年教师上好思政课

“四十春秋传真理,五尺讲台铸师魂。”2012年5月,朱月龙到了退休年龄。虽然办了退休手续,但他比过去还忙。

当年,河北师大通过校内返聘形式,请朱月龙担任学校教学督导专家,“传帮带”更多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成才。

“教研室活动中,朱老师的课是我们观摩的样板。他抽出时间听我们每个人的课,像辅导学生一样与我们沟通、交流教学经验。对我们来说,朱老师亦师亦友、如父如兄。”河北师大青年思政课教师杨辉说。

“现在,我每天都很充实,除了梳理教育教学经验,指导青年思政课教师,还定期给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讲课,给全省青年党员教师作专题讲座。”朱月龙告诉记者,去年3月,他被教育部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聘为特聘教授,陆续讲授了“师德师风”“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等多堂专题课。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如今能走上高校教师岗位,是承党之恩、成己之幸。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为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添砖加瓦,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说这番话时,64岁的朱月龙身板挺直,清癯的面庞一片肃然,双目中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