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在教室装摄像头 在线直播孩子在校8小时

2021-07-16 23:42:16华夏高考网

昨天,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两百多位家长的手机很忙,因为当天是校定开放日,这天家长们有一个特权,可以通过“翼校通”平台(一个家校沟通的手机应用),实时监看孩子的课堂情况。

把摄像头装进课堂,在杭州的小学里尚属首次。那些摄像头穿起的两端:镜头里的是孩子和老师,镜头后看的是家长和校长,他们都怎样看待这样的开放?

镜头外

所有的家长都在围观

平台差点瘫痪

丁蕙小学是个新学校,现在总共只有一、二两个年级,开放课堂算是面向学校全体家长了。

早上8点多,平台就热闹开了,据说同时登录的人太多,平台还一度瘫痪了。有些热心的家委会成员,索性到学校里集体观摩。

钱报记者也借家长的手机体验了一下,通过“翼校通”进入相应通道,选择了自己孩子的班级,实时镜头就打开了。因为教室前后各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家长还可以任性切换镜头,360°无死角围观。

钱报记者问他们,镜头里,你们最关注的是什么。

一位妈妈说:“看看我女儿坐姿端不端正,她已经有点近视的前兆了。”

“老师没请她回答问题,这小子怎么突然站起来了。果然又坐不住了。”另一位妈妈开始懊恼,“我儿子太活跃,我就怕他上课时不安分,这下被我逮住了。”

“我女儿有点内向,刚才下课时看她跟小伙伴玩得挺好,我就放心了。”还有家长说。

钱报记者总结了一下,一年级家长更关注孩子的行为规范和课堂的适应度,二年级的家长则偏向观察孩子的课堂参与度,比如有没有走神,举手发言了几次,和同学讨论积不积极。

还有一点是两个年级的家长都聚焦的??老师的上课状态。比如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多不多,能不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等。

家长们这边看着,还不忘回到家长群里热烈讨论。有个妈妈开始只顾着看视频了,进到微信一看未读信息99+了。“那个发言很活跃的宝贝是谁家的呀?”“刚才发课间餐的小姑娘好漂亮呀。”不经意间,有的家长已经感受到了比较的气氛。

镜头里

孩子都说不愿意

老师都说有压力

在钱报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为学校的这款“神器”点赞。

“以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结果,作业错了几题,考试考了几分,这样一来,整个教学的过程,我们都可以直观地去感受。”一位小一生妈妈的话,得到了现场大部分家长的认同。

这头家长看得兴奋,镜头下的孩子们,又是什么感受?

钱报记者悄悄问了几个孩子。

先问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在“偷看”你们上课吗,有的点头,有的摇头;再问,知道他们在看,会表现得特别好吗?所有的孩子都点点头;

最后一个问题是,你希望他们看吗?结果只有一个孩子回答“无所谓”,其他的都回答“不希望”。“万一有不好的地方被爸爸看到了,他会骂我的。”一个二年级女孩说。

紧张的还有老师。而且他们不仅要在摄像头下,接受家长的监督,还要随时接受校长的抽查。

采访中,大部分老师说,这样的开放,对他们是一种督促和鞭策,就像一把无形的尺,逼着他们更认真地备课,更投入地上课。但副作用是,教学中难免会有束缚。

“有家长看了直播后就来问我,他孩子都举手3次了,我为什么还不请他回答问题。”一位语文老师说。

还有一位班主任说,“有的孩子上课不专心,我会把他叫起来站一会。如果知道家长在看,肯定就不敢了,说我罚站怎么办。现在我连摸摸孩子的头都有点忐忑,就怕惹上体罚的嫌疑,因为在镜头里,你到底是摸还是打,很难说清楚的。”

总编导

试一试教育的开放度

该怎么把握

“这把双刃剑,我举得心惊胆颤呀。”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校长吴树超笑着对钱报记者说。决定开放校园,他并不是没有担忧。

其实开放的环节有很多,比如学生进出校园时,校牌上的感应器会触发摄像头,记录下1分钟的微视频,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还有透明食堂,粗加工、切配菜、烹饪、备餐、消毒各个环节,都有摄像头全程监控,家长可以随时调看,“曾经就有眼尖的家长挑刺,你们的厨师没有戴口罩呀,菜的咸淡直接拿铲勺去尝了。这些细节,我们都让食堂立即整改。”

唯独课堂的开放,让吴校长最为纠结。“开放是趋势,争议一定会有,这个度怎么把握,我也在试。”吴校长说。

比如,课堂是定期开放,此后最多每月一次;每次开放前,他都会让老师提前告知学生和家长;开放到什么程度,老师也有自己的选择权,比如家长在网上围观的时候,能不能听到声音。至于平时,随意“点播”课堂的权限,全校唯有他一人。

让他最终坚持放手一试的,是他对“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事儿,应该给家长更多的机会来参与”的坚定。

比如老师对于摸头的顾虑,吴校长倒觉得这恰是他想要的“催化剂”,“以生为本是共识,但有时候过分强调了,老师连基本的批评教育都不敢有。比如孩子上课开小差,让他起来站一会,是正当惩罚,还是体罚,我想把评说权交给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