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黑锅” 衡水中学背得起吗

2021-05-04 01:27:43华夏高考网

家长对未来在素质教育竞争中失去先机有隐隐的担忧。

近日,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嘉兴正式成立,却很快深陷舆论漩涡。有评论指出“衡水模式”是利用全省跨地区招生的特权创造的升学政绩,打造了一所地区名校。在这些犀利评论的背后,人们参与这场争议的动因是什么?批判“衡水模式”能够为素质教育带来满园春色吗?如何才能打好教育改革这场攻坚战?针对这些问题,思客汇集了各位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衡水模式”之争背后的成功

焦虑

衡水中学这个议题上,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两面。一面显然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一面还沉湎于应试教育带来的成功。人们争辩衡水模式的优劣,其实是在争辩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你是更看重人相对自然而全面的发展,还是更看重于获取考试的成功,后者当然会意味着一些牺牲。很多家长在认同素质教育的长期目标时,心里仍然没有放弃在考试上取得成功的渴望。或者更准确地说,短期在应试教育上取得成功更能直接看得到、摸得着,而素质教育的成功则显得相对抽象,见效的周期也更长。

??之山(央视特约评论员)

即便应试教育被口诛笔伐,许多学生还是挤破头也要挤进那些“超级中学”的大门,不是因为喜欢应试教育,而是它寄托了改变命运的梦想。围绕“衡中模式”的意见分歧,照见教育转型期弥漫全社会的双重焦虑:一方面,害怕被应试教育的列车甩下来,掉入底层;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又深感应试教育不如素质教育那么能激发孩子的天性,对未来在素质教育竞争中失去先机也有隐隐的担忧。

??李斌(人民日报评论员)  

单凭狠批应试教育无法迎来素质教育的满园春色  

日本30年的“宽松教育”,不仅没有实现减负目的,反而酿成了“公立瘦弱,私营肥满”,中产家庭教育负担倍增,国民学力显著下跌,教育负担抑制中产阶层生育率等后果,但我们不应当因此就对素质教育大加嘲讽。相反,日本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减负不能简单理解为课时和内容的削减,更不能等同于没有原则的“宽松”。负担轻重,“量”固然是一个考量因素,但“质”更是关键所系,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再苦再累都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减负的要旨在尽可能遵从学生的志趣,激发其本性的力量,让他们心甘情愿、自觉地投入于学习之中。

??胡欣红(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特约编辑)

素质教育要想在与应试教育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斗争模式,而要取长补短,不断夯实自身的优势。素质教育巩固阵脚,要做到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未来,从而确保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能从中受益。否则,再怎么狠批应试教育,也无法迎来素质教育的满园春色。社会各界最想看到的,不是教育工作者为着不同模式孰优孰劣争吵不休,埋头探索、创新实践、探索新路,才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正道。

??李斌(人民日报评论员)  

如何打好教育改革的持久战?

应该想办法,让一省之内的所有高中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但是,应该实行同样的招生规定和办学规范,即依法招生、依法办学。其一,不能在规定招生时间之前提前招生,而是应该纳入当地的统一中考招生。其二,学校办学必须遵守基本办学规范。只要做到政策一视同仁,无差别地执行招生规定、办学规范,当地的学校就不会在提前招生、全省抢生源、违规办学上,各行其是,各显神通。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华夏诗文网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改革一定要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宁可缓慢推进,切莫轻举妄动。“摸着石头过河”或许可以是其他领域改革的常态,而教育改革是最不允许失败的,以牺牲一代人作为代价,是不能承受之痛。教育改革应积极探索,谨慎行动,从长计议。反之,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仅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更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