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2021-06-26 19:41:20华夏高考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是组诗的第二首,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由华夏诗文网为你收集整理!

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拼音:
sān wàn lǐ hé dōng rù hǎi ,
wǔ qiān rèn yuè shàng mó tiān 。
yí mín lèi jìn hú chén lǐ ,
nán wàng wáng shī yòu yī nián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翻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字词解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赏析:
陆游已经罢官回山阴(今绍兴)四年了,平静的乡村生活并没能让这位已经68岁的爱国诗人心情平静下来。时值初秋,但仍有残余的暑热,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即将天明的时候,诗人披衣下床,出门迎凉,心中深有感触,于是作诗二首,这是第二首。
黄河三万里,华山五千仞,多么壮美的河山,却都沦陷于胡人之手!“东入海”“上摩天”,劈空而来,气象森森,“入”“摩”两字,更显得虎虎生风,这样壮丽开阔的大好河山却落人他人之手,同时饱含了诗人内心的极大愤慨。“泪尽胡尘”一词,写出了故土人民处于异族统治下的无限酸辛;枯眼望穿盼望王师,年复一年。一个“又”字,故土遗民那种失望复希望、希望复失望、千转百回的心情呼之欲出,诗人那种煎沸焦急的感情也跃然纸上。诗境雄浑阔大、苍凉悲愤,令人奋起。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