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励志电影推荐观后感台词排行榜中国合伙人

2021-08-15 07:33:08华夏高考网

  把新梦想的成东青,王阳和孟晓骏与现实中的人物对号入座显然是一件多余的事,这不是新东方三元老还能是谁呢?新东方绝对是70-90后大学生活里一个绕不过去的标签。很怀念在鹫峰山脚下新东方住宿班的那个枯燥而充实的夏天,壮观的大教室里渴望的眼神和一次次的哄堂大笑,还有那些每个老师都会讲的调侃俞敏洪的小段子。

  《中国合伙人》很好看,很爷们,很煽情,模仿《社交网络》的结构也很酷。但是如果把它当作新东方的故事看,却没有了期待中的熟悉和亲切感,甚至有点记忆被篡改的别扭和失落感。三位大帅哥大学时期的服装怪异;社团活动里的慷慨激昂有点假;三个人的友谊很香港,咱们大学里早不打群架了,更多的是喝酒聊天打牌什么的;在与ETS的谈判桌上宣布我要上市,我要你们看的起我,把炒了孟晓俊鱿鱼的实验室买下来用他的名字命名,中国人(至少大陆的)没有这么高调的习惯。最真实的部分是三个人有钱了却闹掰了,最后散伙了那段,这似乎是中国创业故事里常见的环节。

  如果把电影当作一个和新东方无关的故事看,又是不可能的。据说这个电影最初的剧本是徐小平写的脱胎于新东方的故事,但最后只保留了几个名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还有“新梦想”。虽然如此,后来的编剧也一定详细研究了介绍新东方的各种资料,毫不吝啬的使用了里面大量的情节和细节,虽然看上去有点面目模糊,但是本片的精华之处,都来自新东方。这事儿看起来有点像皇帝的新装,明明电影和新东方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制片方和原型人物却是一副相互划清界限的样子。

  好莱坞的当代人物传记片多如牛毛,从《卡波特》到《女王》,从《社交网络》到《铁娘子》,到正在拍摄的《斯蒂芬乔布斯传》。几乎每一部传记片拍出来之后真实性都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是一部部片子仍然这么拍着。因为作为公众人物,你可以低调,但无法阻止别人谈论你研究你把你的人生故事当作公众的娱乐。

  其实一个故事,哪怕再精彩再好看,都抵不过结尾的一行字: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真实性是千金难买的东西,有了它,会给一个故事增添意想不到的力度和深度,所以它是最不该拿掉的东西。

  P.S.

  电影和新东方创业史的相同处和小出入:

  1.电影的开始提到“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甚至还可以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俞敏洪常给母亲下跪。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也是他在新东方常常讲的励志故事。

  2.俞敏洪考大学是第三年才考上,想去美国被拒签了三次,事不过三所以决定不去了。

  3.俞敏洪大三时的确得过肺炎休学一年。

  4.俞敏洪的女朋友是因为图书馆停电认识的。

  5.他们三个在学校时就认识,但还不是铁哥们。王强是俞敏洪的同班同学。徐小平是团委领导。

  6.俞敏洪在北大当老师时因为私自办学受过处分,但没有被开除。

  7.新东方创办之初都是俞敏洪一个人管理,亲戚帮忙。副校长徐小平和王强是俞敏洪后来去加拿大和美国说服回国的。

  8.在实验室工作过的是王强,在餐厅打过工的是徐小平。王强没有被炒过鱿鱼,是自己辞职的。徐小平去华盛顿和ETS谈判时的确去自己打过工的餐厅吃了一次饭。

  9.新东方办学之初打手电筒上课是常事。

  10.成东青演讲中提到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是新东方的校训。

  11.新东方上课是学生给老华夏诗文分。

  12.他们三个人是因为股份分配闹掰的,不是因为上市。

  13.俞敏洪最初的确不想上市,后来上市不是为了让美国人看的起新东方,而是觉得不能挡别人的财路。

  14.美国ETS对新东方公开指控后,领导层和律师曾去华盛顿与ETS谈判。他们并没有在谈判桌上“攻陷”美国,而是讨论的是赔偿费和未来合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