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排名,浙江省城市最新经济排名

2021-09-03 13:34:13华夏高考网

浙江省市排名,浙江省城市最新经济排名

前三季度浙江省GDP为29684亿元,其中杭州市前三季度GDP为7102.26亿元,其它城市如下:

浙江省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委托本报公布2002年浙江省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这是我省首次有关这方面的综合调查结果。该排行榜显示,就城市综合竞争力而言,杭州、宁波、温州分列全省前三位。
根据这个排行榜,我省11个地级市城市竞争力的最新排行序列如下: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嘉兴、湖州、舟山、金华、衢州、丽水。这个排行序列是省城调队综合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竞争力、城市经济发展竞争力、城市社会发展竞争力、城市环境与基础设施竞争力等四大要素和44个基本衡量指标评价分析得出的。所采用的数据均为2001年度数据,测算方法是数理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据2001年统计资料,11个地级城市市区的土地面积虽然不足全省的15%,人口不到全省的1/3,但创造了占全省5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这说明,我省11个地级市的市区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从主要城市在各大要素上的排序情况可以看出,杭州、宁波、温州优势明显,其中以杭州、宁波为甚。杭州、宁波、温州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存量优势明显,区位优越,开放程度高,融资能力强,创新水平突出,产业分布广,结构竞争力强。而绍兴由于毗邻宁波与杭州,文化竞争力强,产业特色明显,开放程度较高,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发展较快,城市竞争力提升迅速。排位居中的台州、嘉兴、湖州,由于有较好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有一定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大。但在基础设施、创新能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开放程度上均有待加强。舟山、金华、衢州、丽水因受地域限制,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结构竞争能力较弱,人才质量不具优势,科技水平不高,开放程度不够,缺乏规模优势,总体相对落后。省城调队的专家认为,目前我省城市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同时在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目标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需要有关方面大力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构建经济、社会协调运作体系,依靠中心城市来培育区域经济带和经济区,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城市成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辐射点。
  综合经济竞争力比较
  杭州:综合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城市杭州经济总量各项指标均列全省之首,但其在利用外资、经济结构调整及人均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与全国经济强市的比较中,杭州的经济实力并不突出,与发达国家同等城市相比,差距更大。面对国内外竞争压力,杭州要把握发展机会,充分发挥其经济发展潜力,以更开放的姿态,大力推进城市化,争取实现经济增长新的跨越。宁波:外向经济最活跃及人均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宁波经济发展协调有序,产业基础雄厚,综合效益好,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增势强劲。但其经济腹地狭小,城市的经济规模与杭州还有一定的差距,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居全省第二。温州:开拓意识最强的城市温州有着很强的创新和开拓精神,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温州模式。其经济规模虽不是很大,但其长期经济增长率较高,使之成为全国富得最快的城市之一。温州作为综合经济竞争力名列第三的城市,应在城市规模的扩大、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吸引外资、科技转化等方面大展拳脚。嘉兴:开放型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紧临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其合同利用外资增速全省第一;对贸易依存度、参与区域一体化程度、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都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开放竞争力。但其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整个工业仍以传统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增加三产在GDP中的比重、提高人均经济效益是嘉兴目前应该立即解决的问题。嘉兴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名列全省第四。绍兴:轻纺工业竞争力最佳的城市绍兴市第三产业发达,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居全省第一;行业结构集中度较高,纺织、化纤类企业产值占全省同类企业40%以上;人均经济效益指标好于嘉兴,列全省第四;作为综合经济竞争力名列全省第五的城市,绍兴应在扩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引进资金、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增强城市的外向度等方面下工夫,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提高城市的集聚效应,进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台州:块状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台州山地阻隔、腹地狭小,经济基础较差。但通过其灵活的经济体制、块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产业集群明显,市场化程度高,GDP总量仅次于温州,列全省第四。但其经济结构调整落后,三产占GDP比重为全省最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产业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增加外资比重是台州经济迈出更大一步的要诀。台州综合经济竞争力名列全省第六。湖州:对外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
GDP总量居嘉兴、绍兴之上,列全省第五位;利用外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从2000年第五名上升到第四名。但湖州的人均财政收入较低,在全省11大城市中仅高于丽水。湖州需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全面接轨上海,通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自身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湖州综合经济竞争力名列全省第七。舟山、金华、衢州、丽水综合经济竞争力较弱,分列全省第八、九、十、十一。目前金华作为浙江西部最大的城市,其GDP增长速度、人均财政总收入却列11个地级市之尾,人均GDP倒数第二;衢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全省11个地级市最低;丽水的GDP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及人均GDP为全省最低。
  社会发展竞争力比较
  杭州:第一位杭州是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较高,科教、文化集聚力较强,科技人才多,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体系发达,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人才整体素质高,提升潜力大。宁波:第二位宁波是计划单列市,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费水平居第一位。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最多,人才竞争力最强。教育体系发达,教育现代化水平较高。温州:第三位温州是浙江最富有的城市,人均年末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居第一,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于前列。文化竞争力强。温州人具有很强的重商意识,善于以四海为家,敢闯、敢冒,从而培育出一种创新和开拓精神。文化设施良好。但人才竞争力较弱,秩序竞争力也较弱。绍兴:第四位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较高。文化竞争力较强。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设施也较好,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居第三位。
台州:第五位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于前列,住房面积居第一位。文化竞争力较强,台州人思想解放,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但文化设施有待完善,人才竞争力也较弱。嘉兴:第六位居民生活水平中等,生活设施良好,自来水普及率与燃气普及率较高。秩序竞争力强,社会治安好,交通秩序好。金华:第七位地方教育体系较好,每万人拥有大学生在校学生数居第三。湖州:第八位秩序竞争力强,是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衢州:第九位文化竞争力较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文化设施也不错。人才竞争力较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中级职称以上专业人员数占总人口比重均居第二位。丽水:第十位人才有一定竞争力,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中级职称以上专业人员数占总人口比重均居第四位。舟山:第十一位
文化竞争力较强,自然景观、文物众多等,文化积淀十分厚重。
  经济规模谁最大?
  浙江工业布局比较分散,但其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城镇群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又处于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大中小城市发展的联网效应,对提升全省经济的整体竞争力非常有利。在全省的联网效应中,杭、宁、温三大中心城市起着枢纽作用,出现了由北至南的三大经济中心的格局。杭州是浙江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杭州能列入全省综合经济竞争能力最强的城市其优势在于其经济规模。其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贸进出口总值、货运总量均处于全省各大城市之首。宁波的经济规模次于杭州,温州列第三。
2001年杭、宁、温三大城市的城市面积约占全省的5%,人口数量约占全省的17%,但GDP总量占了全省的34.6%,占了11个城市的69.6%,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杭、宁、温三大城市在浙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台州地处浙东山区,面海背山,地理环境不佳,但其经济却得以迅速发展。2001年台州市GDP总量达283.35亿元,仅次于杭、宁、温,位于第四位。台州经济的走强,其一得益于宁波、温州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更主要的是汲取了温州的思想观念,创造了“温台模式”。
  对外经济谁活跃?
  杭嘉湖、宁绍平原是天堂般的鱼米之乡,历来为国内外投资的重点。2001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45.2亿美元,大部分投向了杭嘉湖和宁绍平原,包括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沪杭甬高速公路带。宁波的招商引资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宁波除了拥有沪杭甬这条黄金线,还是一个港口城市,这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加入WTO后,外资大量进入,去年宁波实际利用外资5.71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12.6%,居全省11个城市之首。
杭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省首位。作为省会城市,杭州虽然外贸进出口总额高于本省其他城市,但其招商引资同国内先进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总量偏低。2001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仅为4.62亿美元,低于苏州的7.23亿美元,比宁波少1.08亿美元。嘉兴是开放型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嘉兴2001年取得了合同利用外资增速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全省第三的业绩。嘉兴地处沪杭两大中心城市的中心地带。当苏州以外向型经济为代表的“新苏南模式”的悄然崛起,嘉兴紧紧依靠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都市,依托它的龙头枢纽来“借台唱戏”、“借梯登高”。嘉兴有个独特的“一二三四五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即全市内有一成多农副产品销往上海市场,二成多工业产品为上海支柱产业配套,三成多商品通过上海口岸出口,四成多游客来自上海,五成多外资项目受上海辐射影响而引入。嘉兴正是凭借这一点经济获得快速发展,GDP增长速度位居浙江第三。
  经济结构谁最佳?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的城市化及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总体水平。在这项指标中,绍兴成为全省轻纺工业竞争力最佳的城市。在结构竞争力方面,绍兴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居全省第一。杭、宁、温三大中心城市三产的比重依然处于比较前列的位次,2001年分别为46.3%、48.0%和40.5%,超出全省平均水平7.9、9.6和2.1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的数据看,杭州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不快(含萧山、余杭)。2000年杭州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5.5%,在22个城市中列14位,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总体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人均GDP谁最高?
  水平指标是经济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评价中占着较高的权重。综合发展水平的优劣,还须从人均综合经济效益上加以反映。宁波的综合经济竞争力的相对优势在于人均水平比较突出,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两项指标分别为46089元、9590元,均列全省各大城市之首。杭州、温州、绍兴分列第二、三、四。人均GDP最低的是丽水,人均财政收入最低的是金华。
  谁的生活最富有?
  生活水平的高低从侧面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状况。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就高,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低。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是宁波。其次是温州、杭州、台州、绍兴、嘉兴,最低的是衢州市。衢州市年人均消费支出和最高的宁波市相差2716元。温州市的人均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居第一位,成为我省最富有的城市。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较多的还有宁波、绍兴、杭州市,最少的是金华市。台州的消费水平和温州、杭州差不多,但储蓄存款仅为它们的一半,主要是台州民间的融资渠道较多,存银行相对较少。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是丽水市。台州、温州、杭州的恩格尔系数都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温州、台州、杭州居民对食物的要求比较精细,吃讲营养,海鲜等消费较多,而且当地餐饮业比较发达,在外用餐较多,人均年食品消费支出分别达3530元、3517元和3501元,使食物支出所占比重较大。
  谁的住房最宽敞?
  住房最宽敞的是台州市,人均使用面积达22.98平方米,其次是衢州、温州、绍兴均在20平方米以上,住房面积最小的宁波、嘉兴仅为16.15平方米。
  谁的就业率最高?
  劳动力人口是人口构成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口中最活跃的部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就业率最高的是台州市辖区,为97.66%;其次是湖州、金华市辖区,就业率为97.06%和97.26%。就业率最低的温州市辖区,就业率也有93.90%。在11个市辖区中,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是宁波市辖区,为42.94%;其次是杭州、绍兴和舟山市辖区,分别为38.18%、38.46%和41.32%。最低的是湖州市辖区,仅为22.7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大小,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繁荣程度的标尺。从这方面来考察,宁波、舟山、绍兴和杭州市辖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湖州、嘉兴、台州和金华市辖区竞争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