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2021-05-11 05:59:35华夏高考网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一

潘XX,中专文化,一位平凡不能再平凡的乡村医生。少年时看到村里的老人,由于病痛的折磨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不能及时就医而逝去,从那时候起,他暗暗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乡村医生。

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一条汉水流淌的小溪。对于一个从小不怕吃苦,敢闯敢拼的他来说,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不过,在选择城市大医院和做一名村卫生室医生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而一做就已经十几年了。他十几年如一日,饱受风寒雨淋,始终埋头苦干,舍小家顾大家,立足本职工作,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改善乡村卫生条件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被当地人民群众誉为“最美的乡村医生”。

潘清宽的家在平桥区的查山乡梁庙村。查山乡梁庙村是一个自然村,方圆近10个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人,相对不集中。周边的几个邻近村也经常到他的卫生室里看病拿药。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村民看病就医出诊。由于他是卫生学校毕业,也算作是科班出身了,群众比较相信他,哪家有病都来找他。黄婆婆已近70高龄,是长期病号,有时疼痛难忍,潘清宽经常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随喊随到,还要为这位老婆婆按摩、讲一些开心的事。小陈一家这几年家运不顺,生活十分困难,潘清宽知道情况后总是无偿地给这家送医送药;抗击非典时期,潘清宽冲在最前线,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有他、有重病患者处有他,他从来不顾个人安危地登记流动人口、排查重大隐患……2003年4月,突然来了一个穿着破烂的老婆婆,躺在逢桥路上奄奄一息,群众发现后,有的建议送医院,有的说上报给领导,让他们来处理。潘清宽了解情况后,马上对她施行了抢救。也就是在这一年,潘清宽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党的新鲜血液。而这一切都是一位普通乡村医生对“救死扶伤”的理解和对白衣天使形象的诠释。

乡村医生的职责有很多,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等。他常常是一个人走村串户,为儿童打防疫针,为孕妇做产前检查,为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为村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同时他还承担起了“抓基础建设,改善就医环境”的任务。1998年他到村卫生所工作后,当时村里的卫生环境很落后,只有两间小屋,设备也很落后,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梁庙村卫生所的业务用房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潘清宽和村里的其他几位村医集资建立了现在的村卫生室,增添了三张病床,极大的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药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电脑及卫生设备都健全了,极大改善了就医的环境。

“这里的村民养育了我,我离不开养育了我的村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潘清宽在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时的一段话。如今,他仍穿梭在梁庙村的千家万户中,为确保乡亲们的身心健康,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二

余XX,男,1966年出生,甘岸办事处甘岸村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87年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三十年的乡村医生。三十年如一日,他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多次被平桥区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情系乡村,在基层奉献自己的青春

1985年底,由群众一致推荐,应村党支部的召唤,刚刚高中毕业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被送到(原)信阳县卫校培训两年后,于1987年8月回到甘岸村,毫无医疗工作经验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坚持,并决定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村干部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常见病的诊断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并参加临床实践,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他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中专水平资格证”,1994年参加河南省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河南省乡村医师证”。

他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他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甘岸村虽然是平桥区甘岸镇不大的一个行政村,但村民分散,紧邻集镇,流动人口多而复杂,全村村民近1800余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甘岸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自己最挂心的,他从未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奉献着。

1999的腊月的一个大雪天,道路被封,一天内他接到13个出诊电话,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背着药箱,一路上磕磕碰碰,最后连续出诊多达28人次,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身上多处淤青,眼镜也丢了,但他始终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一句怨言,他认为这正是乡村医生价值的体现。

2002年的冬天一个雪天傍晚,他接诊了一个高热惊厥的儿童,一边给予退热处理,一边给患儿扎针灸,为了避免发生意外,那次他整整在患儿的床前守了一夜未归。后来患儿痊愈,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送来了家禽和鸡蛋,但被他婉言谢绝了。

说起这样的事情他们亲身经历的太多了,多年来,他累计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减免医疗费用上万元,同时还坚持对军烈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他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

立足本职,做群众的健康守护神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他还积极配合乡卫生院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他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困难家庭,他慷慨解囊。有一次,走访一个家庭,动员孩子接种疫苗却被家长一口回绝,“又来要钱,没钱”,甚至要把他撵出家门,并且说他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他苦口婆心,耐心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口袋掏出了钱为其垫付,孩子家长感激不已,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99%以上。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还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服从大局,认真落实公共卫生项目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他的工作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他村的免疫规划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住院分娩率达到100%,督导孕妇孕前定期到医院检查,指导孕产妇学习产前产后及婴幼儿保健相关的知识,开展以墙报、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并对每一位孕产妇都做好登记并上报,同时对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说明服用叶酸的重要性,并以电话或上门进行随访。

2009年8月,他村率先在本乡开展健康档案建档登记工作。当时,这对于他们乡村医生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借鉴,全靠自己摸索。用最笨的办法,走村串户,一家一家上门访问、登记,这一项工作连续做了四个多月,采集了全村395户、1895人的基本信息和家庭信息,建档率达90%以上。为完成电子信息的录入,他由不会电脑到熟练使用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并完成了电子信息的录入工作。与此同时还对几类重点人群(孕产妇、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65岁以上老人、0-6岁儿童等)建立了完善的健康体检信息,每年免费进行一次体检,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初步实现了辖区内群众人人享有均等化服务的目标,每次年终考核都在本乡名列前茅。由于基础工作做的扎实,慢性病随访和老年人体检率都达到95%以上。

他其实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和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因为有众多像他一样的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今后他会一如即往的坚守乡村卫生室这块阵地,为乡亲父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保障他们的健康。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三

张XX,1972月7月出生,沂水县院东头镇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于1993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20多年的乡村医生,现任院东头镇院东头村村卫生室室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多次被沂水县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沂水县院东头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该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3年7月张德庆自临沂卫校毕业,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在村里当了一名乡村医生,负责卫生室的筹建工作。走上乡村医生之路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工作之初工作难度很大,他也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领导的期望。为了尽快的为广大群众服务,丰富临床经验,他一边工作,一边在继续学习医学知识,他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

20多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致计张德庆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张德庆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但张德庆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培训学习达30多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他坚持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德艺双馨是张德庆的一贯品德。张德庆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20多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他还积极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几年来,先后无偿献血8次,仅一年就献血2次,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张德庆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二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四

我叫钟XX,男,65岁,中专文化,村医,信阳市平桥区肖王镇新店村人,自1977年担任新店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病痛,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自1977年信阳县卫校毕业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积极投身于农村乡村医生工作,足迹踏遍全村各个乡间角落,送医上门,关爱孤寡病残老人,常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熟悉每一位需要救助病患的病情状况,设身处地地为病患着想,尽自己所能竭力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病患。防病治病,身先士卒,尤其在抗击“非典”疫情中,坚守哨卡,寸步不离,恪守职责,毫不懈怠,督导村民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治知识。

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03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在全区展开,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我积极行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合医合药,建成规范化的村卫生室。建成后,我以身作则,扎实工作,团结同志,合理分配,财务公开,村卫生室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按照市委、区委统一要求,实现了五室分开,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诊疗设施,实现了微机刷卡付费,统一网上药品采购,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让村民在诊所内做心电图,就可以享受到郑大一附院专家远程发回的心电图报告,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交口称赞,同时,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4586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签约服务了3265名居民,筛查出高血压病人674人,管理了253人,糖尿病管理了17人,0-6岁儿童管理了586人,发放叶酸片27人份,160多瓶,定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随诊和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1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检查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心健康顾问。

作为村医,更是一个老百姓信赖的村医,我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医疗工作,还积极支持村支两委工作,化解矛盾,解决困难,遇到不理解的群众,正面解释,弘扬正能量,尤其在新型农村医药工作中,积极宣传,帮助收集资金,想方设法通知出门在外的乡亲参加农合,为惠农政策的实施落实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