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改革城乡养老水平差距需改善

2021-06-27 20:14:38华夏高考网

中国养老金改革应改善城乡养老水平差距

老病死是人体机能的自然演变,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人人都会老,到了花甲古稀之年,在生活难以自己解决的情况下,便期望得到家庭、单位、社会的赡养帮助。无论这种赡养帮助的形式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

2012年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填补了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长期以来的制度空白。人人享有养老保险成为现实,这也是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所以,在不远将来的中国,养老金将成为人们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社会保障问题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家里的老人能安享晚年,子女则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以及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局面。当然,就现状而言,家庭养老金的领取数目由于城乡、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会出现差异,因而存在养老保障不均衡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此,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中,系统性地调查了全国各个地区的家庭养老金领取情况,为了解各地养老金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数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中国法律规定养老金的依据是: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对于大多数居民而言,主要是等到退休以后才开始领取养老金。因此,家庭养老金的领取与年龄会有关系。

在中国,家庭养老金领取的数目在城乡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教育程度及年龄对家庭养老金也都会有所影响。在性别方面,男性领取养老金的平均数略大于女性,并且整体上我国的养老金领取的平均数较低。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政府应采取适当的财政补贴等措施来改善城乡养老水平差距。在进行关于养老保障的顶层设计时,需要考虑目标人群的差异性,确保养老社会全覆盖的同时,要能够兼顾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