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手抄报图片大全

2021-05-18 15:42:49华夏高考网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征文

七十年前,金秋十月,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如今依然记得,历史的长河上,那永远不能忘记的国耻,

在1860年10月6日这一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一把大火焚烧了这座“万园之园”,举世闻名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就因此毁灭。而这仅仅是中国噩梦的开始。

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是南京人噩梦的开始。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

七七事变仿佛还在昨天,在这八年的战乱中,有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使得抗战取得胜利,圆了当时的中国梦。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征文2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征文2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面对着未来的繁荣昌盛,面对着美好的未来,我们自问:曾经的奇耻大辱和抗日英雄的拼搏,我们是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忘?“不!永远不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怎能忘记那可悲的年代?怎能忘记中华历史上的污点?

有梦才能使中国繁荣!如今,我们的科技和生活水平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战争的硝烟也离我们远去。1984年,许海峰夺得二十三届奥运会男子气手枪金牌,也是中国的第一块金牌。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天,这是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飞天……我们努力着,将中国变得繁荣富强,我们会再一次将梦变为现实。

我们永记历史,不忘国耻,我们会圆了中华人民共同的梦。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征文:圆梦中华

7月7日上午,*到卢沟桥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发表讲话,这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七七”当天参与官方纪念。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表示,今年中国高调纪念,不仅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驳斥,更是为了牢记历史,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在“七七”事变暨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之际,缅怀先辈英雄壮举,感悟国家发展进步,审视世界风云变幻,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和民族命运变迁的深刻启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与自豪,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实现民族复兴和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责任和使命。

77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抗战由此开端。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屠杀,伴随着侵华战争的全过程。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日军就在长春活埋了中国被俘人员200多人;11月在齐齐哈尔捕杀马占山部伤兵数百人;1932年9月,在抚顺近郊制造平顶山惨案,屠杀村民3000余名,全村仅存活1人。在日本侵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屠杀发生在南京。侵华日军松井石根所部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后疯狂杀戮,血染古城,使30万以上的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惨遭屠杀,1/3的街道和建筑物被焚毁;同时,还制造了2万起左右的强奸事件,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日军的残暴与野蛮实在是骇人听闻、罪大恶极。日本侵略军在对抗日根据地血腥“扫荡”中,推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犯下了累累血债。据统计,从1937年?1945年,仅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鲁豫、山东、苏皖、中原7个抗日根据地,中国军民就被日军杀害318万人。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公然违背国际法,在中国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进行细菌战,大量残杀中国人民。臭名昭著的“第731部队”、“第100部队”等细菌战部队,总人数达2万余人。他们还对实验对象进行活人解剖。每年用于试验的人达400?600人。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1945年8月,“731部队”至少残害了3000多人。

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近平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话虽朴素,理尤铿锵。自古以来,先辈就教育华夏儿女,不能数典忘宗。这些年,立法确认抗战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申请南京大屠杀为世界记忆遗产,发掘并公布日军侵华新档案、解禁战犯笔供……凡此种种,皆彰显了中国政府与人民不忘历史、矢志和平的决心。

然而,在二战中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乃至世界犯有战争罪行的日本,并没有反省悔改。其右翼势力顽固不化,大做军国主义美梦,他们向战争罪犯膜拜、为军国主义招魂,频频撕开二战受害国人民的历史伤疤,肆意挑战二战以后确立的和平秩序面对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疯狂肆虐,作为亚洲大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作为曾经倍受日本蹂躏的国家,我们有责任、有使命提醒那些忘记历史的政客,不要因为战争的远去就忘记战争的罪恶,战争的疯狂,战争的丑陋。

我们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就是要聚合所有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做贡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也是全世界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