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改善民生内容【重点】

2021-11-24 05:56:50华夏高考网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表述透出民生关怀。住房、就医、教育、购物……这些“我”最在意的身边事儿,报告中都有明确回应。

安居:让外来人口能入住公租房

【“我”的诉求】大数据公司百分点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安居领域,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保障性住房”。

【报告回应】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从购房和租房等多个层次满足人们的安居需求。

看病: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

【“我”的诉求】一边是儿科医生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一边是家长为患儿看病排长队。尽管各大城市儿童医院出台各种有利于患者挂号的措施,但眼下一些热门科室依然是“一号难求”。

【报告回应】加快培养全科、儿科医生。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鼓励社会办医。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从长远看,培养儿科医生的政策措施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8到10年,眼下更重要的是稳定现有儿科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我”的诉求】“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教育资源需要合理分配”是百姓的呼声。

【报告回应】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铣:这些举措目的就在于促进教育公平。国家不仅要支持九年制义务教育,还要从学前教育抓起,尤其要在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设立更多公立幼儿园。

养老: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我”的诉求】一对夫妻可能要赡养四位甚至更多位老人,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慰藉等方面,很多家庭都感到力不从心。

【报告回应】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开展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将互助型养老纳入综合改革试点。由于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社区老年互助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国家统筹考虑,并在政策、用地、资金等方面加以鼓励、引导和支持。

食品安全:严守每一道防线

【“我”的诉求】近年来国家在各个层面都加大了食品药品质量方面的执法检查力度,但食品安全问题仍是群众关心的话题。

【报告回应】为了人民的健康,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食品药品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国家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最具公信力和普遍性约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休假: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我”的诉求】带薪休假,听起来很美但落实很难。一个结果是,黄金周交通压力过大、景区人员过多。

【报告回应】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明正:应该切实落实带薪休假。一些单位可以考虑将部分带薪休假时间跟春节休假相结合,实行分岗位、分人员的弹性休假制度。

新市民进城: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制度

【“我”的诉求】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有些农民“经济上已经市民化,身份上还是农民”,有些农民“身份变市民,却难享市民待遇”。

【报告回应】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人、地、钱挂钩就是“人往城转、地随人走、钱从地出”,做到人口转移、土地置换、资金产出,一环紧扣一环,可以解决人难进城、地难流转、钱难筹措的难题,保障进城农民的基本利益。

质量: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

【“我”的诉求】“16个品牌内衣样品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各地不时冒出来的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十分忧心。

【报告回应】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

【点评】朱建民代表:商品质量问题一旦被查出来,生产者和流通者必须受到处罚,而且必须高额赔偿消费者。这项制度将让消费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