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安徽代表团两会热点提案

2021-11-12 14:55:12华夏高考网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目前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国发(2014)8号文件印发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记者采访了解到,安徽省还对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作出规定,特别是调整了基础养老金加发标准的规定。鼓励长缴多得,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负担。

据悉,截至11月底,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24.26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867.74万人,基金累计结余178.13亿元。

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不移转方式。刚刚闭幕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为扎实做好今年“三农”重点工作,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制定了任务“清单”??

更加突出转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正遭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刚性抬升双重挤压

转方式,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发展迈入新阶段,要“下大决心,用大力气,尽快在转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迈出现代农业建设新步伐”。

“这是农业发展阶段性新变化的要求,也是从我省农情出发作出的科学决策。”省农委主任张华建说。当前农业发展正遭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刚性抬升双重挤压,农业补贴也已逼近“黄线”,资源环境亮“红灯”,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去年,我省粮食总产683.2亿斤,实现“十一连丰”,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也很大,特别是农业“靠天吃饭”、比较效益偏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转方式绝不能再拖。越早转,农业发展前景越广阔。”这在同期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得到体现。在粮食生产上,会议近年来首次没有明确增长目标,而是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求“实施绿色增产模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并明确今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省社科院城乡经济所研究员谢培秀认为,这表明我省将把转方式、提高农业的效率、效益置于更突出位置。

转方式如何转、向什么方向转?对此会议提出,加快农产品供给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并加快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转变。

“从量上看,我省是农业大省。但从质量、效益看,离农业强省要求差距不小。”谢培秀说,在绷紧粮食安全弦的基础上,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延伸产业链,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会议提出要抓住国家扶持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做好粮改饲和种养结合的大文章。

可持续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终目标选择,中央提出了“减、退、转、改、治、保”的六字要求。对此,会议提出要通过科技支撑、经营方式和营销模式创新等途径,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轨道。

更加突出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推动农业现代化,动力从哪里来?会议给出的答案是继续深化改革。

会议提出,“增强农村发展新的活力,关键在改革”、“进一步靠改革消除瓶颈制约,释放要素活力”、要“形成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组合效应”。“从会议中释放出来的这些信号可以预见,今年‘三农’领域的改革力度将持续加大。”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分析。

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抓住关键环节。会议明确了今年农村改革重点,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确保到明年底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不断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有了任务“清单”,今年农村改革就有章可循,能做到有的放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面对更为艰巨的改革任务,关键是要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强化攻坚意识,抓好整体谋划,扎实向前推进。”胡桂芳说。

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吕连生认为,过去几年,我省已在这些重点领域进行了持续的试点和探索。比如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目前20个县、区的试点已大头落地。在90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这些实践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航标”。

会议提出,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在把握好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节奏下,鼓励发挥广大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实践,为改革注入源头活水。“这将进一步激发基层热情,形成‘八仙过海’之势,加快释放改革红利。”吕连生说。

会议特别强调,深化农村改革,要牢牢守住改革底线,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将自家的耕地流转出去拿租金,种蔬菜或配送蔬菜领工资,开农家乐接待全国游客……记者近日来到安徽省绩溪县采访发现,备受关注的“耕地宝”项目自去年3月份实施以来,让众多农民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在伏岭镇湖村的一处配货点,记者看到六七名村民正忙着给西兰花打包,有的按个头分拣、有的放冰袋、有的封箱……一箱箱打包好的西兰花堆放在仓库里等待发货。“蔬菜采摘送来后,我们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来打包。”村民章利平指着一个包装箱说,这里除了有西兰花外,还放着2个冰袋和一张《蔬菜发货清单》。

记者随机拿了几张包装箱里的发货清单看到,里面内容各不相同。其中一张发货清单上写着:套餐(半亩地:2400元),产品(西兰花3斤),数量(共2份)。下方还注明:关注微信公众号,为您提供土地最新种植状态,传递最新农产品信息。

和很多村民一样,章利平也把耕地流转出去了。“原来自己种水稻、油菜一年收成1800元,刨去成本不到1000元。”她说,现在不用忙活,一年就能拿每亩800元的租金,而且到配货点帮忙,一天能领50元工资。“‘耕地宝’使咱的耕地变成了宝!”

“耕地宝”是指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于去年3月份推出的“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项目,即将客户的“散钱”聚合起来进行再投资,通过网上预约,对土地租用权进行认购,可获该私人农场一年四季的无公害蔬菜,还可获去当地旅游的免费门票和住宿等待遇。

“参与定制的是绩溪的土地,项目有3个1年期品种,分别是580元的1分地品种、2400元的半亩地品种和4800元的1亩地品种。”绩溪县农委主任周道清说,“耕地宝”将农民的散地与电子商务对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满足了城市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这个项目全国实际购买人数3560人,总计‘销售’土地465亩。”浙江兴合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章新光告诉记者,公司与伏岭镇、瀛洲镇等地农民签订了流转合同,目前项目运行良好。公司按照要求,每天给全国各地客户发去新鲜、优质的农产品。

农产品种植是“耕地宝”项目运行的基础。记者走访了几处蔬菜生产基地,看到西兰花等蔬菜正茁壮生长着,不时有村民过来管理。“县农委派技术人员指导,雇佣附近的村民,按照标准化生产流程进行种植管理。”项目种植管理负责人胡晓光说。

村民不仅拿租金、领工资,有的还把农家乐开起来,章飞红便是其中一位。“耕地宝”项目启动后,前来旅游、住宿的游客多了,她办起了农家乐,把自家房屋整理出5个房间。“游客除了住宿,还可以吃农家菜,去年国庆期间,我家收入达2000多元。”章飞红说。

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调研“耕地宝”后说,该项目受农民、消费者等多方青睐,在于其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对接,弥补了传统农业存在的资金、技术等瓶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耕地宝”项目的带动下,绩溪县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经营实体和投资商走上“农业+电商+旅游”结合的发展之路,目前正在推广“聚年猪”、“聚年货”等活动,旨在将生态农产品精准推荐给城市客户,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