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聊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

2021-10-07 10:15:03华夏高考网

2017年聊城市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聊城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要点解读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小编正在编辑当中,下面是先共参考!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63.6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6%,人均达到7185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9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0.2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4.6%;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92.3亿元,贷款余额1872.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1倍和1.9倍。

(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全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9∶51∶37.1,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7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达到“吨粮市”标准,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瓜菜菌总产达到1626万吨,被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品”认证数量分别是2010年的2.4倍和7.7倍,农业机械化率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扩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67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00亿元,年均增长17.5%。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26.3%。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9.3%,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万亿元,电商企业达到3600家,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市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79家,荣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全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4项,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荣获第一名。

(三)发展后劲得到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747亿元,年均增长18.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50亿元,是“十一五”的3.7倍。信发集团6×66万千瓦机组、鲁西化工新材料、中通新能源客车、中色奥博特铜精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全市电网投资完成69.4亿元,是“十一五”的2.7倍。新建改建公路6732公里。京九铁路聊城站房改造、邯济铁路扩能改造、高邢高速、德商高速聊城至范县段、济聊一级公路聊城段全面建成,青兰高速、莘县至南乐高速开工建设,郑济高铁、京九高铁、聊泰铁路、聊城机场、德郓高速等全部列入国家和省综合交通网规划,聊城畅通高效的现代交通体系正在形成。

(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70亿元,是“十一五”的10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2%,提高10.1个百分点。城市规模明显扩大。中心城区由69平方公里扩展到90平方公里。全市达到292平方公里,是2010年的1.4倍。城市改造明显加快。棚户区改造征收面积2823万平方米,是“十一五”的5.6倍;开工建设回迁安置房10.7万套、基本建成10.4万套,5.4万户群众乔迁新居。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00公里、雨污管网675公里,增加新能源公交车1200部、供热管道200公里、管道天然气用户19.8万户。新建污水处理厂16个、垃圾处理厂9个,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100%。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中华水上古城风貌基本形成,徒骇河滨河大道、湖南路徒骇河大桥建成通车,市体育公园、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投入使用。各县(市)城区新建湖泊7个、湿地23个,水城特色进一步凸显。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37.5%,提高6.3个百分点。中心城区新增提升绿化面积3500公顷,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510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五)发展活力有了明显提升。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一村一社”全覆盖。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国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设立了市级股权引导基金,市场主体达到30.1万户,是2010年的2.5倍。金融改革成果丰硕,新增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高唐天泰集团成功在英国上市;1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总量居全省第7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加深入,东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累计利用外资5.2亿美元,连续三年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市,境外投资企业达到91家。新设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六)群众生活实现大幅改善。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028.9亿元,占总支出的80.3%,高于全省3.9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4%和13.9%,57.6万人实现脱贫。就业创业成效显著。新增城镇就业3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社保体系更加完善。连续4年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失业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医保制度实现整合,基本社保覆盖率达到87.5%。全市新建农村“幸福院”338处,新增社会养老床位1.5万张,市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慈善捐款达到3.4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房4.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5.3万户。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135所,新建、改建中心城区中小学15处、农村校舍160万平方米,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投入使用。卫生计生水平明显提高。市人民医院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县乡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新建改造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0个,市豫剧院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市第二届运动会。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法治聊城、平安聊城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全面下降。国防动员工作扎实开展,成功实现全国双拥创城“三连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台湾事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青少年、油区、气象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七)自身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推出“三个清单”,推行“三证合一”、四证联办、先照后证,开展国地税联合办税,实行了星期六企业工作日、群众工作日和金融工作日制度,建立了网络信息办公系统。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出台了政府议事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完善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制定了公共资金使用透明化等四项制度,建设了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对市长公开电话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586件、政协委员提案935件。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庸懒散”等问题128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778人,正风肃纪取得重要成效。

各位代表,五年来,聊城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被列入中原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成为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区,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这为聊城今后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易。这是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向驻聊部队官兵和中央、省驻聊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聊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到,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政治坚定、服务大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聊城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用心谋划、主动有为,努力把聊城的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必须争先进位、科学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在全国、全省走在前列。必须凝心聚力、团结实干,调动好各级各方面特别是广大企业家的积极性,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必须作风引领、为民务实,切实强化服务意识,保持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这既是过去五年经验的总结,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要遵循。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水平较低;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薄弱,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重化工业比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经济外向度不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安全生产、社会稳定仍然存有隐患;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营商环境仍不够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下决心予以解决。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制定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我们制定了《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将聊城建设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和中原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中国北方高品质示范城市,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发展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突破1万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大,三次产业比例大体调整为8∶45∶47,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聊茌东”都市区格局基本形成,县(市)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小城镇特色更为突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6%和45%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水和大气质量显著改善,打造河湖秀美、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法治聊城、平安聊城、健康聊城、智慧聊城、幸福聊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以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更加深入人心,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和阐发,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名市。

??各项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理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和依法治国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一)突出创新发展,建设品质活力新聊城。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各领域跨界融合,构建富有活力、结构优化、高效协同的经济运行体系。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35%以上,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面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形成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突出协调发展,建设融合跨越新聊城。推进区域协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构建以“聊茌东”都市区为龙头、县(市)城区和中心镇为主体、美丽乡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聊茌东”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其他5个县(市)城区人口均达到25万人以上,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郑济高铁、德商高速、青兰高速、莘县至南乐高速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京九高铁、聊泰铁路、德郓高速、聊城机场,构建“米字型”铁路网、“田字型”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冀鲁豫三省交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三)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秀美宜居新聊城。建设全域水城,实施市县水系连通工程,打造河湖秀美大水城。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实施道路、城镇、村庄、水网绿化工程,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到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6.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全面达标,形成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怡人的良好环境。

(四)突出开放发展,建设包容大度新聊城。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加大市外境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50强,创新国际贸易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海外聊城”,在引进全球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招大引强、重点企业国际化上实现突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左右。

(五)突出共享发展,建设和谐幸福新聊城。实施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现399个省级重点贫困村整体脱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着力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水平。推进“健康聊城”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农村普及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社会福利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构建起覆盖全社会更均等、更公平、更高层次的保障网。

(六)突出依法治市,建设文明诚信新聊城。推进法治聊城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便民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健全科技馆、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诚信聊城建设,构建“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信用环境。推进平安聊城建设,建立网格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开展企业法人等普法教育,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到2020年,全民法律素养、文明程度、社会诚信度、居民安全感大幅提高,我市成为依法办事、安全稳定、近悦远来的文明诚信之城。

各位代表,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市将实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迈向高端,交通出行方便快捷,社会生活安定和谐,水城特色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清新怡人,人民群众殷实幸福,一个文明、富裕、开放、秀美的新聊城将在鲁西大地蓬勃崛起!

三、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作风引领、团结实干、争先进位、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123451”的发展思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各类约束性指标。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确保产业素质实现新提升。坚持以标准、质量、品牌培植核心竞争力,以管理、工艺、技改提质增效,推动三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向生态安全、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发展精致农业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抓好20个精致农业园区和100个品牌蔬菜、特色林果、现代畜牧和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实施好“百万头肉驴养殖工程”;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100个、创意农业基地10处。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培育聊城区域公共品牌、知名特色品牌为重点,抓好1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三品一标”新增认证产品50个、基地20万亩,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确保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到30%以上。抓好2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提升,深化与北京首农集团的合作,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北京超市和社区,抢占高端市场。借助阿里巴巴等服务平台,扶持发展“淘宝村”。

四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聊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抓好5个农业科技孵化器、10个区域研发平台、100个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物联网等现代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建成1处高标准示范园。实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行动,培训新型农民20万人次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金堤河流域、黄河滩区、沉沙池区治理,完成8座平原水库和输水管道主体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

推进工业提档升级。加快工业向中高端迈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是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重点抓好有色金属、汽车及机械装备、化工等八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信发集团年产30万吨高纯铝、泉林纸业2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等30个重点项目,确保技改投入增长12%以上。二是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突出抓好新能源汽车、通讯光纤等重点产品,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加大企业培植和项目建设力度。实施工业“双百”工程,集中力量培植100户重点企业,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10家企业上市材料申报,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以上;抓好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00亿元。深入开展好“企业工作日”、“金融工作日”活动,积极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化解担保圈风险,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着力抓好“5+3”千亿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集群式入园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00亿元。突出抓好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加快高端项目引进和产业配套,打造国际高新材料产业基地。五是加大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对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引导有限的资源流向更高效率的企业。启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化工企业入园、转产或关停工作。

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调整优化传统业态,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服务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实施现代物流业突破工程。抓好盖氏邦晔、千千佳等20家重点企业发展,改造提升烟店轴承市场等七个大型市场,加快六大百亿物流园区和16个重点项目建设,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二是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带动工程。加快建设聊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创业大厦、当代国际大厦等电商集中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三是实施商贸业提升工程。支持传统商业创新经营业态,启动建设缤纷日月城、世纪天贸城等特大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红星美凯龙等城市综合体,新建邮政便民服务站2500家。四是实施健康服务业培育工程。加快聊城大学医学院建设,打造聊城现代医疗综合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养老产业,促进鼎晖投资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合作,推动茌平千岛山庄、临清华美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健康医疗中心。五是实施文化旅游业壮大工程。高标准完成运河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编制,推进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整合古城区和东昌湖旅游资源,完成古城保护与改造,推动东昌湖风景区、阿胶养生文化苑创建5A级景区。加强地热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大众化温泉旅游。以图书、演艺、动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重点,扶持10个地方特色文化项目,培植壮大文化产业集群。六是实施金融高地建设工程。加快组建聊城商业银行,建成注册资本10亿元的大型融资性担保公司和聊城综合资产交易中心。引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5家,银行机构存贷比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资产规模增长10%。同时,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商务咨询、信息技术、家政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其他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二)着力加大高效投入,确保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亿元。

一是狠抓精准招商。更加注重对接国家重点战略,注重围绕优势产业筛选项目,注重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注重发挥大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招大引强,确保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300万美元以上,力争在引进重大项目、高科技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上实现突破。

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100个“三高一低”大项目建设,完善市级领导帮包、考核评比奖惩、第三方评估等机制,完成土地增减挂复垦面积8000亩、挖潜改造1万亩,开发未利用土地9000亩,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是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青兰高速、莘县至南乐高速建设,力争德商高速聊城至夏津段上半年通车;争取郑济高铁、聊泰铁路开工建设,聊城机场、京九高铁、聊邯长高铁、德郓高速等取得扎实进展。抓好干线公路建设,加强乡村道路改造,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

(三)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确保内生动力实现新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质量强市战略,努力提高全市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推广“聊城创业大学+教学点”模式,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抓好30个特色镇、600个专业村、31个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争取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万户以上,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基本建成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

二是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1家,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实现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全覆盖。加快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培育科技成果研究推广中心10家。

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研究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引进高层次专家200名以上、退休专家100名以上。加大人才国际化培养力度,开展海外高层次培训。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合作,新增高技能人才55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