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微腐败问题自查报告

2021-06-26 07:23:20华夏高考网

深化基层党风政风“清洁行动”推进“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下面华夏诗文网为大家整理了基层干部微腐败问题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基层干部微腐败问题自查报告一

自全县深化基层党风政风“清洁行动”推进“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宽城县财政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专项治理”与“两学一做”深度融合,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积极做好机构组建,方案制定,舆论宣传,自查自纠等各项工作。

一是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召开班子会、党支部大会,传达学习县委会议精神,专题研究和部署财政系统“专项治理”工作,使全局上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充分认识到整治“微腐败”问题,是市、县委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制定文件,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党组副书记、局长任组长,指定一名班子成员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制订下发了《宽城满族自治县财政局关于深化党风政风“清洁行动”推进“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范围和内容、时间安排和步骤、责任分工等。

三是广泛宣传,树立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电子显示屏以及微信等载体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宣传,使每一名党员干部对“四个方面”的整治重点入脑入心,正确把握政策界限,让有问题的干部放下包袱、正视问题、把握机会、主动整改,争取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无问题的干部能够自我警醒、警钟长鸣。

四是丰富载体,教育全面覆盖。通过近几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分析,教育干部职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争做合格党员”活动,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党章党规知识竞赛,加深对党章党规党纪的理解,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五是建立台账,严格组织落实。在自查自纠阶段,局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认真填写《自查自纠表》和签订承诺书。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填报的“一表一书”进行认真的查阅并建立台账,尚未发现财政系统党员干部存在“党性不强”、“处事不公”、“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对群众举报和有问题的线索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六是高效履职,提升监管实效。县财政局积极履行财政监管职能,配合纪委等部门开展套取骗取社会保障、农田水利、救灾救济等项目资金以及擅自处理集体“三资”等问题的专项检查,转变基层干部作风,改善基层政治生态,确保此次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基层干部微腐败问题自查报告二

“微腐败”指基层党政机关中大量存在的情节不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微腐败”领域广、形式多,根本原因是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不强。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纪律意识”“底线意识”,时刻以“纪律之尺来丈量自己,以纪律思维来指导行动”,切不可有“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是大事”的思维惯性。

“微腐败”又被称为“亚腐败”“非典型性腐败”,指基层党政机关中大量存在的情节不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如村干部虚报扶贫人数、套取扶贫资金;村党支书截留补贴、扶贫救济款;村委会会计违规办理低保、骗取移民搬迁补助款等。“微腐败”虽小,关系人心向背;基层虽低,事关执政之基。“微腐败”也可能酿成“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微腐败”集腋成裘,积水成渊,给老百姓造成的伤害、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同样巨大的。

基层“微腐败”呈现出“小”“多”“近”三个显著特征。小,小官小贪;多,次数多、人数多、形式多;近,就在群众身边。相比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们对“近在眼前”的“小苍蝇”感受更加有切肤之痛。

日前中央纪委披露,办案人员在河南省新安县一个镇民政所所长家中发现267本存折,冒领50余万元老百姓的保命钱。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再如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东台村妇女委员会的魏桂兰,伙同他人通过伪造变造补偿款人员名单的手段,非法侵占土地补偿款6万元。这些“蝇头小官”产生的“微腐败”普遍特征是:官职不高,鼠窃狗偷;权位不大,蚕食鲸吞。

“微腐败”领域广、形式多,总的来说可以用“吃拿卡要、吹拉弹唱”八个字来概括。其一是“吃”:大吃大喝、白吃白喝;其二是“拿”:损公肥私、不择手段;其三是“卡”:雁过拔毛、虎过留皮;其四是“要”:要官要权、大言不惭;其五是“吹”:吹牛撒谎、沽名钓誉;其六是“拉”: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其七是“弹”:夸夸其谈、光说不练;其八是“唱”:溜须拍马、媚上欺下。当然“微腐败”的具体表现还远不止这些,如有的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的横行乡里、欺诈百姓,还有的精于作秀、拙于做事。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我们必须认识到“微腐败”危害的巨大,“蚁穴能毁堤、群蝗能毁田”,如不能及早消灭,将会溃堤崩厦,后果不堪设想。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蝇贪之害不啻于虎,“微腐败”虽小却伤根基。因此反腐败要防微杜渐,从惩治“微腐败”抓起,必须坚持全覆盖、零容忍、常抓不懈,方能正本清源。

纪律挺在前面,惩治基层微腐败,塑反腐败之“灵魂”。“微腐败”较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不强,认为鼠窃狗偷问题不大,久而久之“吃拿卡要”成为习惯,不知不觉深陷贪腐的漩涡不能自拔。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纪律意识”“底线意识”,时刻以“纪律之尺来丈量自己,以纪律思维来指导行动”,切不可有“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是大事”这样的思维惯性。广东省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戚耀方在忏悔书中说:“一顿饭、一瓶酒、一条烟等‘小问题’看似不起眼,却违反了纪律规矩,如果刚开始时我能管住‘小节’、守住底线,就不会堕入腐败的深渊。”把纪律挺在前面就是要防止把“小病”拖成“绝症”。

扎紧制度笼子,惩治基层微腐败,筑反腐败之“筋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制度堤坝的“管涌”是最严重的险情。扎紧制度的笼子,就是要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管控机制,形成对权利的长效管理制度。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加强对科级领导干部和村、社区负责人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和离任交接工作的监督,严查基层“微腐败”,增强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同时,可以积极推行村监会和居监会制度,充分发挥村监会和居监会民主监督作用,在城乡低保复审、财务审核、村(居)务公开等方面开展监督。要知道任何权利都有倾向滥用的边缘,只有发挥群众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密不透风的监督网,才能让“微腐败”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打通责任落实,惩治基层微腐败,固反腐败之“血肉”。国家治理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细胞组织”,位于整个治理体系的神经末端,构成国家治理的根基。基层治,则国治;基层安,则百姓安。要实现“基层治”,就要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纪委应当实施“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检查制度,直接掌握各市县和乡镇街道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倒逼各基层党委、纪委责任落实。

找症结施猛药,惩治基层微腐败,长反腐败之“体肤”。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找准症结、施以猛药。目前,扶贫领域的“微腐败”问题是重中之重。扶贫资金本就是人家的救命钱,却被层层剥削、变相克扣。四川省安岳县曾花村的孤寡老人办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却被要求请吃饭“意思意思”,结果一顿饭花掉了三个月的收入600元。对此当事村干部却表示“不去吃对不起人家”,在村民心中“找村干部办事请吃饭,这是规矩”。可见歪风邪气影响之重,潜规则流毒遍地、败坏社会风气。斩断伸向低保费、优待金等老百姓“救命钱”的黑手,是当务之急。

“网必挈其纲,绳必理其乱;求治毋太速,防微必滋蔓。”惩治基层“微腐败”,不但要有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还要有燕子垒窝的韧劲。寸土写清廉,有权莫要贪。正如*指出的那样:“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