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个意识大讨论心得心得体会

2022-01-10 07:19:21华夏高考网

2016学习四个意识心得体会(1)

“四个意识”体现了价值理念、价值理想、价值原理构成的伦理理性,是*对伦理的特殊文化理解和文化意义赋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四个意识”的伦理内涵共生互动,形成独特而有机的价值生态。

1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伦理学上说,“四个意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诉求,并通过这种诉求产生“好的政治”在场的作用。因此,厘清“四个意识”的伦理内涵,对于准确把握其取向与品质至关重要。

特质:政治意识的国家伦理

在*的伟大实践中,政治意识就是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上恪守党的章程,保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底色”。

那么,政治意识在国家伦理上是什么样的表现呢?随着世界多样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一方面要发挥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发展中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政治意识,就很容易滞后于当前中国的伟大实践,甚至会阻碍当前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因此,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充分挖掘其作为国家存在及发展的价值,即政治意识不仅关涉个体的“存在感”,而且关涉国家的“存在感”,它能够显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伦理特质。

为了推进*伟大实践,国家需要通过增强政治意识来确立和维护其独有的道德秩序,国家的每项具体公共政策,都需要政治意识的“潜在”,这是强化国家的道德特征,使之成为一种完善现代国家伦理的有效措施。国家只有不断地将政治意识渗透到人们的行为中去,才能够体现国家认同,才能够使人们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国家的公共治理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社会舆论手段、公共政策等,但是增强政治意识对于国家尝试建立新的秩序、平衡利益关系、解决重大社会冲突依然是独特的“稳定器”。政治意识实际上确定了个体对国家的认同,即认同*的要求。这种认同是伦理认同,它不仅仅限于个体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在于确立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价值关系。当国家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政治意识能够有效化解冲突与失序,这就是政治意识的国家伦理特质所在。

要求:大局意识的责任伦理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讲的是如果不从大局考虑问题,就不能做好当前的事情。*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大局意识就是自觉地把自己摆到当前的中心工作中去,善于从整体而不是个体、从系统的角度而不是碎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伦理学意义上,大局意识是体现中国道德哲学的民族性话语,具有责任伦理的内涵。首先,它要求公共决策者在行为发生之前就能够预测到后果,即公共决策者必须考虑以下情形:一是决策产生的影响与决策行为本身是联系的;二是决策产生的影响一定是能够预见的;三是如果决策失效是能够有效预防的;四是决策者必须为自身的决策行为负责;五是如果拒绝负责是要被指责的。责任伦理能否使以上五种情形一体化,建立起立体性的公共责任和公共责任体系,提升公共生活的伦理品质和价值品质,这是责任伦理合理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大局意识作为一种伦理实践的真义,意味着它不是一种外在的精神装饰,而是执政者必须遵循的内在要求,正是根据这样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个大局才能确立合理有效的秩序。大局意识也意味着公民个体对于过何种生活也有判断的责任。与西方政治不同,中国政治一般都具有家国一体的伦理型特征。因此,大局意识既是政治要求,也是伦理要求,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结构:核心意识的政治伦理

*曾经说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治国理政的新局面。这说明,*这一核心是能够驾驭风险挑战并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那么,核心意识的伦理内涵体现在什么地方?其实,政治与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当的政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在政治结构的构件中,核心就是能够在涉及政治伦理的意识、观念、理想、原则、心理、思想、精神、传统、习惯等各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的关键点。核心意识的政治伦理指向,就是一个集体自觉自愿服从核心,形成一个可以期待的结构。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追求政治的“应当”,追求政治的“至善”。在核心意识增强之后,*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逐渐将政治领域与道德领域的问题统一,核心意识渐渐成为“道德的”领域,与政治领域保持互动,维持着制度支撑与个人“德性”的双重结构。

在现代政治社会中,政治道德的秩序结构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家的个人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政治规范、政治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执政集体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核心意识不是“个人崇拜”,而是在现代政治语境中,探索*政治的秩序性与道德性,回答*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力求解决政治“善”的指向性。

核心意识是政治道德实践的内驱力,于是,作为政治伦理的内涵,核心意识便在个人的政治道德修养过程中达至个人美德与政治美德的统一,从而实现伦理在政治结构中的规范性作用。

趋向:看齐意识的交往伦理

1945年,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形象地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今天所说的看齐意识,是与中央看齐、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在伦理学中,看齐意识具有交往伦理的趋向,具有认同的“交往行为的预设”。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病态现象,比如信仰的弱化、行为的断裂等,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缺乏“达成共识的行为”。增强看齐意识能够在客观世界、规范世界及主观世界之间达成“共识”,使得交往中的言语和行为具有一种道德视角或道德意识。

看齐意识是以言语为媒介,以认同的交往伦理趋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看齐的交往知识储备。看齐不是“对齐”,看齐需要知识储备,这是看齐的基础。因此,交往的知识储备有利于看齐意识的增强,更有利于看齐意识的统一和看齐意识的社会化。

其次,看齐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看齐意识最终体现在交往的行为上,交往的合理化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在社会形成相互理解和行动一致的行为。在当代中国,交往行为就是要体现*的认同基础,否则,行为的合理化就缺乏法理依据。

再其次,看齐的交往伦理自觉。看齐向自觉的转变,也就是交往实践向交往伦理的转变,这一转变对看齐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交往的社会关系扩张到道德世界,使人以道德交往的方式完善自身。正是看齐的自觉,才产生了交往伦理的需求,也才使交往伦理成为具体可行的实践理性。所以,看齐的自觉超越了交往自身的局限性,这样,看齐意识就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成为一种整体生存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交往伦理。

“四个意识”体现了价值理念、价值理想、价值原理构成的伦理理性,是*对伦理的特殊文化理解和文化意义赋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四个意识”的伦理内涵共生互动,形成独特而有机的价值生态,体现了辩证综合的伦理表征。

2016学习四个意识心得体会(2)

最近反复强调,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所作的深邃思考,揭示了强军兴军的内在规律,明确了全军部队的责任担当。

强化“四个意识”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多重的矛盾挑战、叠加的风险隐患。强国进程遏制与反遏制、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国际话语权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益复杂、尖锐和激烈;国家安全风险增多,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立场、顾全大局、对齐纠偏、维护权威。

强化“四个意识”是落实改革强军战略的重要保证。改革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改革不能改向,变革不能变色。坚持我军的性质宗旨、确保党的绝对领导,是必须始终固守的红线。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现有单位的撤并降改,新单位的权限划分,新老单位间人财物转接以及人员的进退去留等利益问题都会凸显出来,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只有强化“四个意识”,才能统一思想和意志、凝聚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官兵坚定自觉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牺牲小我、顾全大局,做改革的促进者、排头兵。

“四个意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四个维度立起了思想“新标高”,确立了行动“新指南”。强化政治意识是前提。政治意识是对党员干部第一位的根本要求,是衡量政治上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强化大局意识是关键。讲政治就必须关注大局、谋划大局,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和整体、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从服务于军队建设和改革全局。强化核心意识是根本。一个没有领导权威的国家难以形成统一意志谋发展,一支没有指挥中枢的军队难以步调一致打胜仗。强化看齐意识是保证。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思想齐、行动齐,才能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强化“四个意识”,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关乎军队性质宗旨、实现强军目标、顺利完成改革、打赢未来战争的重大课题,广大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把“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党性修养培塑“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红线、意识形态的防线、安全稳定的底线,确保不迷航、不偏向、不变质。以强军实践落实“四个意识”,铸牢强军之魂,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聚力强军之要,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夯实强军之基,始终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用工作绩效检验“四个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切实树立精益求精的严实标准、争创一流的品牌意识,坚决做到不走神、不畏难、不松懈,在改革“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2016学习四个意识心得体会(3)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着眼党的工作全局,明确指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怎样变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的*保持高度一致。

一.新闻舆论工作者为什么要争做“四个意识”的排头兵

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中央对全体党员的要求。政治意识是前提,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根本,看齐意识是保证。“四个意识”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八千多万党员的共同遵循,是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准则。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争做“四个意识”的排头兵,这一方面是对新闻舆论界党员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新闻舆论工作承担着“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引导全社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自己要先学懂弄通、走在前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必须成为党的理论先行者。

二.新闻舆论工作者怎样才能做“四个意识”的排头兵

一要增强看齐意识,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我们要准确把握政治家办社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的基本要求,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必须维护*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向*看齐,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向*决策部署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学懂弄通*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的前提是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讲话的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谈认识、讲体会,对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学重要讲话精神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把学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领会治国理政新思路,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定位,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融会贯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要做好*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报道。新闻舆论工作者不仅自己要具有“四个意识”,还要引导全党向中央看齐,引导全党努力践行“四个意识”,为全党的团结统一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新形势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根据形势发展,创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报道的方法手段,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在全党全社会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做好*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报道还要推动各级党委认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水平。

三.牢记“四个意识”,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要研究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研究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适应舆论格局的新变化。融合发展是改进新闻宣传的强大引擎,融合发展下的媒体实践,不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做简单拼盘,而是要运用好互联网思维,推动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二是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切实把握好新闻舆论的时度效。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形势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判断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关键要看把握时效度的水平。要把握好时度效,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这件安邦定国的大事,没有精湛的业务能力、过硬的素质本领是难以完成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善于学习,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把握好报道的时机、节奏,把握好报道的力度、分寸,把握好报道的效果、实效。

三要以*讲话为指导推动新闻理论建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理论,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我们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闻理论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系统性总结,当前我国新闻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已经难以满足指导实践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新闻理论建设,要在总结我国新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符合我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