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做好六保工作个人心得体会5篇

2023-03-26 10:12:33华夏高考网

做好六保工作心得体会【1】

“凝聚你我力量。”2020年这个消费维权主题很给力,有三大涵义: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消协平台型组织共治力量,推进消费维权机制健全完善;凝聚消费者共识,发挥消费者监督力量,推进消费者参与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凝聚经营者共识,发挥行业自律力量,推进落实经营者第一主体责任。

315消费者权益日,以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为宗旨,每到此时,维权打假更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每年央视315晚会所曝光的假冒伪劣、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也让人深深思考,究竟怎样才能彻底消灭消费侵权问题,才能让央视315晚会变成消费者快乐的享受,而非悲愤的时光?联想到当前这场战疫情,其实,屡打不尽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就是存系在社会消费中的“病毒”,就如新冠肺炎病毒一样“凶狠”“狡诈”。但我们看到,新冠病毒尽管在世界正蔓延,但在我国一场人民战争中却已经被紧紧锁死,彻底消灭之胜利在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病毒”,与生物界的病毒是何等相似啊!我们有着战胜SARS的经验,战胜新冠肺炎更显示出磅礴的力量,何不能借鉴战疫的方法打一场消灭侵害消费者权益“病毒”的大战?完全可以!

一是打好“人民战争”。关键是要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维权合力。虽然,“人人都是王海”这句口号在社会上一度叫得很响,但维权难的问题,让一些消费者不能不退却,不能不忍气吞声,问题就在于维权合力不够。所以,必须发挥消协社会组织平台作用,汇聚各方面消费维权力量,促进建立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广大消费者、企业主体共同参与的消费维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让“人民战争”有力量支撑。

二是打好“阻击战”。战胜新冠肺炎,“阻击战”颇显成就,特别是重要场所和道路口设卡、社区严守阵地,经验值得借鉴,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打假中,就是要创新维权机制、全面履行职责。在全社会倡导和坚持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理念,继续推进新《消法》的贯彻落实,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商品、服务法律法规和标准,要发挥社会机制的力量来遏制侵权问题和假冒伪劣盛行问题,做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死守,决不让侵权问题肆意横行。

三是打好“宣传战”。这次战疫情,宣传的功劳不可没。科学防疫,天天的疫情信息发布及广泛的科学防疫知识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掌握了疫情、防疫病毒的知识办法,所以大家能够从容对待疫情、正视病毒侵害,做到听从指挥,同心协力。在消费维权方面也是如此,一方面要坚决打击侵权问题,另一方面还是要“预防”为主,如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莫掉入消费陷阱。当然,宣传工作一定要到位,特别要注重更多消费教育资源向老年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和未成年人倾斜,不断提升各类消费者群体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消费维权任重道远,绝不是靠一个315维权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必须拿出战疫的精神来维权打假,这对“稳市场”、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做好六保工作心得体会【2】

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出现,存在外部输入性风险。因此,容不得丝毫松懈大意,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同时,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十分紧迫。这不仅是保障基本民生的需要,而且是增强防控能力和支撑防控工作的需要;不仅是做好“六稳”工作的需要,而且是中长期保护供应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随着多地降低应急响应级别,复工返程人员增多,区域间人员流动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难点。只有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才能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应更好运用数字技术加大对流动人员的筛查,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同时做好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既防控人员流动带来的输入性疫情风险,又做好流入地企业生产、社区生活的全面防控。

当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逐步提高,除湖北以外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开工率仅为60%左右。从政策支持角度看,应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同时进一步细化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稳住国际贸易订单。

做好六保工作心得体会【3】

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切实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做好全年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六稳”、聚力“六保”,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要慎终如始、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各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等措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特别要加强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确保疫情不反弹。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善于转危为安、化危为机,以两手抓双胜利实际行动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牢牢把握持续抓整改不放松、不达目的不放松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高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有力有效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复工复产及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交通运输、化工行业及园区、危化品、消防等“一年小灶”“三年大灶”所明确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拿出防护

栏安装、“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全覆盖监管、人员密集场所及老旧小区等消防安全、产业转型升级、压紧压实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能力建设等更多针对性强的硬措施,补短板、堵漏洞,标本兼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细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完成对口帮扶支援工作。要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通过建设一批重大科技支撑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着力在“高原”上竖起“高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支撑示范引领作用。

要加快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一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增强发展新动能。要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一天接着一天拼,一个季度接着一个季度赶,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六保工作心得体会【4】

“六稳”和“六保”统一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六稳”和“六保”都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具体体现,是在不同形势下作出的科学安排。“六稳”和“六保”的指向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但着力点有所差异。

“六稳”坚持结果导向,立足于增长变量实现稳中求进。稳经济就要从决定经济发展的各个变量入手,稳住每个变量。从支出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受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影响,为此要稳消费、稳投资、稳外贸。收入决定消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来自就业。因此,稳消费就要稳就业。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外资是重要力量,占了我国进出口总额近一半的份额,稳外贸就必须稳外资。金融和预期在经济增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将经济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认为货币就像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但后来的经济实践和金融危机证明金融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经济学家开始把金融活动纳入经济增长模型。预期是影响微观主体经济行为的重要参数,进而也构成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因此,稳经济就要致力于稳金融和稳预期。

“六保”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经济主体实现稳中求进。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有多个部门,经济学一般把这些部门分成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不同部门通过自己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彼此联系,形成经济大循环,在此过程中产生经济产出。疫情冲击下,经济大循环按下“暂停键”,各部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被冻结,经济产出严重缩水,家庭、企业、政府部门内的经济主体收入锐减,陷入流动性危机。长此以往,大量主体难以为继,不得不退出经济循环。如此,即使疫情过去,由于经济主体已经消亡,经济循环难以重启,经济难以恢复。为此,疫情冲击下,必须保住各类主体,在家庭部门,就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在企业部门,就要保市场主体。在政府部门,就要保基层运转。在国外部门,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而粮食和能源安全是经济循环的基本条件,也是必须保的。

“六稳”和“六保”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两者是彼此联系的。“六稳”是大局,“六保”是前提,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落实好“六保”,才能实现“六稳”,也才能稳住中国经济这个大局,实现稳中求进。通过保居民就业实现稳就业,通过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实现稳投资,通过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稳外资、稳外贸。

“六稳”是工作,“六保”是任务,“六稳”的要求是做好,“六保”的要求是全面落实。在这个意义上,“六保”是底线,“六稳”是高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六保”和“六稳”形成了一个区间,是十八大以来区间调控思维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工作中,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六保”,争取更好的“六稳”的结果。

做好六保工作心得体会【5】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时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六保”。4月20日至23日,*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就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出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需求端看,一季度消费(下降19%)、投资(下降16.1%)和出口(下降11.4%)“三驾马车”全部失速。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下降8.4%)和服务业生产(1-2月下降13%、3月下降9.1%)也双双下降。而时下欧美国家应对疫情的情况并不明朗,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由此可见,尽快恢复国内需求是当前我国落实好“六稳”“六保”的重要政策导向。中央已把“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传递出三个重要信号:一是要在消费上下功夫,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二是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合理扩大投资规模,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三是要加大部分领域的投入,比如疫情暴露问题的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以及中央去年已决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新材料等领域。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比如4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又联合发文促进汽车消费,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而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推动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此外,财政部表示,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央行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下调20BP(基点),这是LPR改革后最大幅度“降息”;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内容。

毫无疑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危机,关键是要稳企业、稳就业、稳消费。有研究分析指出,在此次危机中,从经济危机到金融危机的转化,很可能体现在如下的风险传导链条:需求减少+供应链中断?订单缺乏?企业资产负债表危机?流动性短缺?企业债务爆仓?银行坏账增加+债务违约增多?消费大幅疲弱?危及金融机构?发生金融危机。由此而言,谁能稳住需求端,提供消费政策的支持,谁就会在后危机时代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强调扩大内需战略,关键在于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消费活动,市场供求关系才能走入正向运转。换言之,稳住就业和民生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而稳住就业的重点是要稳住中小微企业。企业好了,就业就好,就业好了,很多民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唯有确保就业稳定,才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激活一池春水。

从疫情暴发至今,中国已出台多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相信随着宏观政策更加精准有力,定能实现“六稳”“六保”,促进经济持续正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