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

2021-06-02 09:21:25华夏高考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以下是华夏诗文网小编提供的全国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欢迎浏览。

全国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文电处党支部有党员20名。

文电工作是确保政令畅通和机关运转效率的“枢纽”和“窗口”。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文电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力确保日常文电正常运转“零差错”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取得了可喜成绩。2009年6月该支部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经区直机关和各市公开抽样点评,公文办理总体满意度达到90.78分,办文质量满意度达到92.35分。2010年7月10日《广西日报》第一版以“保证‘生命线’畅通无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文电处党支部支援抗灾救灾工作纪实”为标题给予了宣传报道。2010年11月1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充分肯定文电处党支部是弘扬“忠诚、创新、奉献、和谐”的办公厅精神的典范。

抓学习,强素质,固本强基

文电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需要很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文电处党支部一直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做到学以明志、学以强能、学以致用。坚持“星期三”理论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好党员深入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党性锻炼。大力弘扬办公厅精神和严格执行“八不准”,组织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最佳党课、最佳党日、最佳主题”活动和拔河、接力跑、气排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平时注意从政治关爱、工作激励、思想疏导、精神抚慰、生活帮扶等方面,积极落实机关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增强党员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组织党员赴外省学习借鉴公文办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办法,派出党员业务骨干赴有关市县和区直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授课,开展跟班交流和文件管理大检查等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

抓载体,促实效,确保政令畅通

文电工作是常规性的重要业务,每天都处理数以百计的文件、电报,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正常运转不出差错。创新载体是文电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必然要求。为此,文电处党支部立足岗位,设立“党员文电先锋岗”,评选“每月文电之星”,履行“文电先锋行”服务承诺,加强办文点评分析,实行值班、办文晨会、A、B岗、差错情况通报制度,要求严谨细致、高度负责地办文,开展“比办文质量、比办文效率、比出差错最少”活动,以此激发党员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2008年以来,共制发自治区党委及办公厅上报下发的红头文件3068件178.53万份,所制发的公文均能较好地实现自治区党委的意图,没有出现“文件打架”现象;共办理邀请自治区党委领导参加政务活动的请示1373件,所协调安排的领导活动没有冲突现象。共办理各地各部门呈报自治区党委及办公厅的请示19071件,所办理的请示件均能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没有发生错漏、延误事件。

抓亮点,克难点,精减文山会海

文风会风事关党风政风干部作风。精简“文山会海”工作历来难度大、阻力大。文电处党支部把打一场精简“文山会海”攻坚战作为亮点来抓,按照“行必责实、章必严循、事必明责”的要求,通过对来文认真研判,对照有关文件规定和以往惯例,坚持原则,执行规定,对可开可不开的会建议不开,必须开的会尽量开短会,内容相近的会尽量合并开;不必发文或不该由党委或办公厅发文的建议不发,必须发的文件严格控制篇幅。仅2010年,建议不以党委或办公厅发文49件。自治区党委及办公厅上报下发文件总量下降到680件,比上年减少了29.4%;建议党委领导决定不出席的活动、会议66次,以党委名义召开会议下降到42次,减少了25%,其中电视会议占47.6%,市委书记参加会议下降到10次,下降28.6%。

抓支部,硬班子,攻坚克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队伍是否优秀,首先看班子是否优秀。近年来,文电处党支部狠抓支部班子自身建设不放松。实行“一岗双责”制,即支部书记和处长一肩挑,支部书记既是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又是抓业务工作的一把手,支委成员既有分管副处长,又有科长,使支委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关键时候更是突击手。支部班子与行政班子团结协作,做到工作上既有分工,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清简务本、行必责实。党政班子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放到党委工作的大局中一起思考、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总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在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安排上,做到思想认识统一、执行坚决有力、行动步调一致;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严守党纪国法和有关廉政建设规定,不打自治区党委或党委办公厅招牌谋取个人私利,不办人情文,不发人情电。支部一班人,在有重大紧急任务时,加班加点,亲自办理;在解决棘手问题时身处一线,靠前指挥;在开展支部活动中,与大家共同策划、共同参与、共同提高,时时处处体现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营造了团结、民主、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

文电处党支部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先进党组织事迹材料二

重庆钢铁集团是重庆市属最大工业企业,在册职工23978人。集团党委下设43个基层党委、27个党总支、49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071人,其中在岗党员8288人。

“十一五”期间,重钢集团共计产钢179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54.3亿元,利税69.3亿元,其中利润23.6亿元,资产总额达到535亿元,并通过实施环保搬迁,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重钢集团计划到“十二五”末,钢铁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成为中国西部重要钢铁基地、中国最大船舶用钢生产基地,进入中国钢铁企业前10位、世界钢铁企业前20位。

健全“三大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一是健全和落实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坚持把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规则相结合,坚持落实“一岗双责”制,做到了党政工作同步,责任同担,共促发展。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工作,从严要求和管理干部,近年来“四好班子”达标率均在95%以上、领导干部称职率均在99%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逐年壮大。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健全党内民主机制,落实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班子成员团结协调,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开展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推行了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党支部换届“两推一选”工作,不断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搭建“三大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搭建党员提升素质平台。扎实推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形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从上至下的“四级联创”、“四级联动”体系。系统推进“党员先锋工程”,在岗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好和较好的比例始终保持在96%以上。二是搭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平台。开展“三走进”、“党员结对帮扶”、“党群连心活动”、“党员之家”、“党内送温暖”等活动,拓展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搭建党员建功立业平台。坚持开展“生产经营做表率,环保搬迁立新功”党内主题活动,以党支部攻难关、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安全岗、党员包机台等活动为载体,形成“三级协同、全员保证,攻坚克难、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重钢生产经营发展和环保搬迁工作。

完善“三大体系”,党组织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体系。从集团公司党委到下属党委、基层党支部、党小组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年度党建工作、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目标任务,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二是完善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党组织保证体系。各级党组织均制定完成生产经营指标的保证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检查落实”,从“思想、组织、制度、工作”四个方面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三是完善党组织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形成“四好班子”、“五个好”党组织、“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等较为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以“一讲二评三公示”为主要形式,加强日常工作督导检查,并按照逐级检查、分级负责、分级考核的方式,抓好年度工作的检查考核。

推动“三大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在跨越式发展上实现了突破。2010年,重钢销售收入近220亿元、资产总额53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90%、269%。二是在攻克发展瓶颈上实现了突破。环保搬迁快速推进,2011年6月将达到650万吨产能,打造了业界的“重钢速度”;资源开发“三管齐下”,今后自有矿比例将达60%以上,突破了环境制约、资源制约的发展瓶颈。三是在“五大调整”上实现了突破。利用“重庆钢铁”平台推进资本结构调整;以钢铁主业和矿业、环保产业“一主二重”为定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推进发展方式调整;以集中统一、缩幅减链、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原则推进组织结构调整;以理顺管理关系、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强化战略管理、健全约束机制为手段推进管控模式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资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人均劳动生产率较2005年提高了80%。

促进“三大和谐”,充分展示重钢新形象

一是促进企业与自然和谐。重钢投入1.8亿元打造“森林钢城”,搬迁后每年将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56万吨、烟尘1.06万吨,废水1352万吨。二是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四川汶川、玉树、舟曲灾区捐款671.91万元;组织开展对口扶贫和“爱心捐助”活动,捐助金额122.5万元。获“重庆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重庆市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积极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十一五”期间新进大学生1685人、安置复转退伍军人607人,新进人员共计达4470人。三是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贯彻落实建设“五个重庆”、办好“民生十条”的要求,着力构建企业与职工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全额缴纳职工“五险一金”,“十一五”期间职工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4%。

集团党委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国企贡献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