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2021-08-22 02:50:57华夏高考网
  篇一: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在暑假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完美的意境,不论是美景还是一切生灵,在他笔下,都显得格外生动。
  
  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篇二: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尤爱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总能让我感受到真善美,且描写的细腻,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了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荷塘月色》开始的,初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读出什么新奇。但若一遍一遍地细细品读,却发现其中的韵味。
  
  作者开头就用了“颇不宁静”来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往下细品时,又感到作者的彷徨。作此篇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惧笼罩这大地。朱自清,当时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虽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用犀利的笔锋写就一篇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篇,但也用他独特的方式反对当时的黑暗统治。但他却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他像一个盲人在黑暗的世界慢慢摸索,这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看着景色如此美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完全陶醉了。“在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使朱自清抛开一切烦恼,尽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文末又写到采莲。那是朱自清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乡??江南水乡了。况且采莲时的快乐和幸福又更加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让黑暗的现实打破他的梦想,只有在这荷塘的月色下独自回味了。
  
  由起初觉得这只是篇游记性的散文到后来的带有爱国色彩的散文。其中的过度是非常值得回味与品味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吸引我的地方。耐回味,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之处。
  
  然而使我更加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背影》引出的。《背影》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文章主题是描写父子之间的感情。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很多,但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反应这父子之间的深情,且作者把文章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背影》所以能感动作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回忆,作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印象最深的2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得厉害,举着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今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
  
  读多了朱自清的文章,便也了解了他的写作的特点了,他的散文主要由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组成题材大致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篇散文。二是以《背影》,《儿女》等惟代表作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儿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是以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抒情小品。其散文素朴慎密,清秀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着称,极富有感情色彩。他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娇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生命中的一谱乐章,为我的生活添上一笔美之色彩。
  
  篇三: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生命好比是一块时间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异。因此,生命的意义并不体现在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现在生命的气象??创新,为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别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表述吗?
  
  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朱自清的表达手法。既然被公认为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可与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风、手法一定有异于常人之处。他的文风比较朴素,如《背影》,全文辞藻并不华丽,但仍然十分感人,这可能就是名家与常人的区别吧!而成段的疑问句就成了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意味深长的意境。就像《匆匆》离得那样: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真是这些疑问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渐渐地,我又发现,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当时政府的讽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却富有哲理,有一层耐人寻味的色彩。
  
  篇四: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读了《朱自清散文》确实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来的深入人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潭荷塘月色揭示了思乡;“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虽身老凄凉,但挺着微胖的身躯,艰难的给我买桔子,那虚弱的背影负载着父亲厚重的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印象中,盈盈的月,朦胧的烟霭,碧阴阴的水,断续的歌声,微漾的醉,秦淮河美极了。就像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自己的情感交融其中。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寄情山水,追求一时的宁静和一切均皆适度的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使他不能真正超脱,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水影、一星两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凄凉。平静的文字下,隐藏了心情的起伏;真情的流露,铺垫了自己执着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论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www.huaxiashiwen.com)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们要靠的是自身能力而非守株待兔似的徒守成功。人生苦短,现实残酷,山不过来我过去,我们是主宰万物的精灵,我们有能力不让时间偷偷在眼皮底下溜走,我们有能力“把玩”时间,而非浪费时间。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阳光的开头,给人心灵以不小的动力。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到动人春天,碧悠青草,花木争荣,和煦春风,由远及近,由视觉到感觉,把一顺带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有的是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心灵上经过了洗礼,对这些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文章更是爱不释手。“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