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民主生活会发言稿

2021-05-20 06:30:43华夏高考网

 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民主生活会发言稿篇【一】

好干部是“管”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换届也正是“选干部”最为集中时期。用人导向是换届的风向标、晴雨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导向正,用“忠诚”态度选拔忠诚的干部、以干净作风推选干净的干部、凭担当精神使用担当的干部,才能选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使那些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受重用、得提拔,让那些会跑要、滥用权、拉帮派、不干净的干部没市场、丢位子。

考得准才能选得好。考察干部是干部的甄别器、识别仪。换届涉及大量干部的进退留转,更要提高换届考察质量,做到立体辨人、精准识人。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坚持考察班子与考察干部相结合、坚持集中考察与日常考察相结合、坚持静态考察与动态考察相结合,既看班子总体运行,又看干部的个人能力,既看干部的一贯情况,又看干部的关键表现,综合分析、立体研判,历史、全面、辩证地考察干部。要认真落实*提出的干部考察“五察五看”要求,科学把握识人方式、识人途径、识人重点,适当扩大延伸考察范围,注重在现场实地中考察干部、注重在乡野口碑中考察干部,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地把干部考准考实。换届考察不仅要了解干部的优点亮点,也要发现干部的缺点疑点。要严格落实“四凡”要求,对考察对象的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律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坚决把存在“病症”的人选及时剔除,把“带病提拔”压缩到最低限度。

换届选出好干部,关键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各级党委严把选人用人关口、严格选人用人程序,把好选拔干部的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既看政治立场、又看信念作风,既看能力素质、又看廉洁自律,全面分析、全面把握,不凭个人好恶、不搞亲亲疏疏,真正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换届的过程也应是干部能上能下的过程。各级党委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常规巡视、换届考察的结果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相关核查问责结果,该谈话的谈话、该调整的调整、该处理的处理,营造敢于负责担当、争相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集中换届期往往是跑要风、说情风、拉票贿选风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高发期。歪风邪气不仅严重干扰换届正常开展,更扭曲选人用人导向,破坏良好政治生态。查处是最严厉的震慑、问责是最有力的保障。搞好换届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面,以铁的纪律、铁的查处、铁的问责护航换届风气,用好的风气选出好的干部。要加大查处力度,对于违反“九严禁”的行为,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动辄则咎,从快从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以最坚决的态度狠刹歪风邪气,始终保持整治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要强化责任追究,对那些纵容换届歪风、惩治违纪行为不力的领导干部,严格执行“一案双查”,既查处追究选拔任用之责,又查处追究风气监督之责,把党纪廉政责任落到实处。

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民主生活会发言稿篇【二】

忠诚是为政之魂,干净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要,三者缺一不可,集中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人格、风格、品格,铸就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精神风范。

对党忠诚,就是在党言党、心中有党,保持了忠诚,关键时刻才“靠得住”。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忠诚就是党的生命;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忠诚就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集中体现。并不是入了党,党员就自然忠诚于党。在今天,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党从忧虑重重发展到离心离德――他们不是“忧党”而是忧一己的出路前途。有那么些“在党”的人,甚至觉得党“不行了”,犹如行船一旦遇上大风大浪,甲板上的老鼠先行逃逸。这些“老鼠”有的与党貌合神离,有的为自己找好了“退路”,还有的不但把老婆孩子送走了,巨额财产转移出去了,甚至连“身份”也换好啦。对于这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要他与党同命运共荣辱,他是不干的。

还有一些人也讲“忠诚”,但他忠于的却不是党。比如有的地方“山头”林立,“圈子”里、团伙内的人,只忠于“老大”、“老头子”以及“教父”,自己则甘当“门生”、“家臣”,他们不认为自己是统一的先锋队的成员,而是搞帮派内的人身依附,不认为头上的乌纱是人民给予组织培养,只知道自己是“某某的人”,形成类似封建社会的“效忠”。他们不听中央的,不听国务院的,“抱团”的“朋党”、“山头”上的“喽?”也是“令行禁止”、同进共退,伊只听“老板”的。又比如有的党员干部,也有他的“忠诚”,却只是“虔诚”于鬼神,求神拜佛、顶礼膜拜,心中哪里还有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党规,哪里还有什么党的性质和宗旨?

个人干净,就是清正廉洁、一尘不染,诱惑面前“守得住”。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两袖清风才能一身正气,“不粘锅”才是官员的本相。然而现在也有一些人,不信奉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当官就不要想发财”的基本道理,他们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成通例,把“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作为口头禅,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寻租、设租、护租,把人民的托付和党的执政资源,变为个人敛财的“近水楼台”和“钓饵”。有的地方买官卖官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成本”高得很,为什么仍然趋之若鹜,因为那些人认为“划得来”,乃是“一本万利”,把头上的乌纱、手中的权力变为赢利的“资本”。

还有一些官员,本来还算“干净”,但是因为“心里不平衡”,于是守不住“清贫”,于是也来“伸手”。什么“不平衡”呢?市场大潮中,不少“老板”发了,与官员形成很大反差,而他们的“做大”往往有政府搭建的“平台”与官员给予的“大力扶持”,于是有的“书记”去吃“老板”一顿饭,看到“桌上一个菜,就相当于我半月工资”,就“不甘”了;有的“市长”看看“老板”的豪宅以及他的“私人飞机”,于是就“把持不住”了,结果把权力的公章和官府的批文等等,当成了“发财”的“股权”。

敢于担当,就是牢记责任、恪尽职守,使命面前能“站得出”。我们不是一般地讲干部要负责任,而是说,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要碰体制的“硬”,二是要动既得利益的“奶酪”。有的干部面对改革的“深”与“险”,不愿冒风险,不愿担责任,不敢触及积重难返的深层矛盾。他们怕什么呢?怕“湿手抓面粉”,怕一旦“走麦城”砸了“一世英名”,于是宁可矛盾面前绕道走,难题面前退一步,创新风险面前更是畏缩不前,让别人去“火中取栗”。不担肩胛、不拍板、不负责任、不冲在头里,成为改革中有些干部的“风格”。至于有的官员,因为反腐纠风,所以“不拿也不干”,躺倒混日子,一推二躲三踢皮球,指望他们在“新常态”下勤勉奋进,在深化改革中有所“担当”,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十分熟知他们那里的“政治生态”,十分看重一己的“官声”、“人望”乃至“选票”,所以面对歪风邪气,不批评、不教育、不处理,做“老好人”当“滑头官”,搞得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乌烟瘴气,他却在那里稳坐钓鱼台,坐收“好官”、“善人”的名誉,而官风不正加上评价体系的不公,反而使这些“菩萨”四面讨好步步高升,不担当成为潜规则,仿效的人反而越来越多。至于面对奇谈怪论,错误舆论,三缄其口,甚至出来当“开明绅士”,只爱惜自己的“羽毛”,从不为党的生命“亮剑”,就更是另一种“不担当”了。

忠诚、干净、担当要成为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座右铭,锻造成党内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推进政治上更加清醒坚定,作风上更加清正廉洁,事业上更加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