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尔烈观后感,王尔烈家训

2022-02-10 08:39:03华夏高考网

【2016关于王尔烈观后感1】

传忠厚

耕田为本,读书为尚。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

勤学问

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坐使天下高峰远岫,卷阿大泽,悉献其状,岂不伟与?静观万物之理,得吾心之悦也易;动处万物之分,得吾心之乐也难。

修德性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慎处世

处慎居位,有恪无怠。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

王尔烈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政使司参议、鸿胪寺少卿、吏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并三通馆纂修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

王尔烈工诗文,善书法,以词翰书法闻名于乾隆嘉庆年间,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

王尔烈纪念馆

王尔烈纪念馆坐落在辽阳老城西门里翰林府胡同,是在王尔烈故居--原翰林府旧址上修建的,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清代平房建筑32间。

目前,纪念馆有三个展区对外开放,其一是王尔烈生平事迹展。这部分通过《王尔烈家族世袭表》、《王尔烈履历木雕版》、“王尔烈母亲刘氏九十寿屏”、“王尔烈七十寿屏”等陈列,介绍关东才子王尔烈的家世出身、求学科考以及入仕为官等生平事迹;其二为“王尔烈诗书艺术展”,通过王尔烈不同时期的书法、诗文、匾额等展现他的卓越文采和超群翰墨,让观者领略到“芙蕖出水,祥云捧日”的境界;其三为王尔烈故居陈列,这部分通过书屋、卧室、客厅等陈列,体现王尔烈通晓“琴棋书画”,并力求再现清代中期官宦家庭住宅和起居习俗。

王尔烈家训

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尔烈同样重视家教,他为治学之道所作的《学道篇》也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进,这样才算学有所成。

王尔烈临终前还给儿孙留下了这样的家训:“耕田为本,读书为上;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2016关于王尔烈观后感2】

千山龙泉寺南面高坡上有一个书屋,传说是清代乾隆年间大才子王尔烈青少年读书的地方。

王尔烈家住千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因为离千山近,他常来这里。后来长大了,家里就送他到千山龙泉寺里读书。他字写的好,诗作的也好,寺僧们经常向他求字作诗。一天,寺里来一个游千山的江南秀才,看寺里到处都是王尔烈的字对和诗句,他想辽东还会有才子?王尔烈真不知何许人?何不出个对子,考他一考!想罢,出了个对子,要寺僧交给王尔烈对。并说,对得着,我没话可讲;对不着,就把龙泉寺里他写的字对都摘下去。那个秀才说:“口止曰足,千里曰重,贵府拜问,足重足重!”寺僧无奈,只好回到书房告诉王尔烈。王尔烈一听,哈哈大笑,也没有出书房,在书房里高声诵出:“田木为果,叠久为多,结党逃荒,果多果多!”江南秀才在房外一听,满面通红,转身就走了。龙泉寺里的僧人,无不夸奖王尔烈说:“龙泉寺他年要出大才子呀!”

后来,王尔烈真的成了朝廷中的第一大才子,很受乾隆皇上的赏识。人们就把他原来在龙泉寺读书的地方,称为“龙泉书房”,也就是“王尔烈书房”。

【2016关于王尔烈观后感3

王尔烈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六年(1801年),享年75岁。27岁时考中拔贡生,39岁时考中举人。44岁考中贡士,经过殿试,中二甲一名进士。清廷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

王尔烈的许多传说,不知真假,我曾见过一篇这样写王尔烈的文章。

相传,有一年他曾作为主考官到江南主持乡试,招考举人。江苏、江西、浙江是人文荟萃之地,对于北方尤其对关外的人当然是不会放在眼里的。所以应考者一听说主考官是来自北方的王尔烈,便议论纷纷。有人竟然嘲讽说:北方人有什么学问,他会出什么好题,至多出个学而时习之。

这些话传到王尔烈耳朵之后,他便想利用这个机会教训一下这些狂妄自大的南方秀才,让他们知道一下北方人的本事。开考之日,考生们展开试卷,发现所考题目果然是学而时习之,而且三篇文章都要以此为题,要求每篇文章内容不得重复,立意要新,不能老生常谈。

这个看似容易却很难的题目,着实使这些南方秀才捉襟见肘,有的作第一篇就搜索枯肠,有的作第二篇已才尽词穷,等到作第三篇时几乎都交了白卷,考得一个个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同时,王尔烈自己用学而时习之的题目,按着规定的要求,写了三篇文章。

考生们走出考场时,这三篇文章已贴在门前。考生一看,三篇文章各有特色,词藻、寓意、角度各具一格,使许多人拍手叫绝。有的人仍不服气,有意在考场门旁写一幅楹联的上联:千山千水千才子进行试探,王尔烈看后马上写出下联:一天一地一圣人。此时考生无不叹服,纷纷围拢他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他王大人学识如此渊博,敢问尊师为谁?王尔烈巧妙地说道: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这些考生无计可施,再也不敢说什么,只好默默地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