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批评话语分析

2021-11-11 14:34:16华夏高考网

摘 要: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社会中各种现象,关注话语、社会权力和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文章结合Van Dijk的社会认知视角,以Fairclough的三维框架理论为基础,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研究工具,选取《卫报》网站15篇新闻报道作为语料进行批评话语分析,通过对《卫报》的新闻标题进行分类,分析新闻标题的主位和述位,探究《卫报》的新闻标题是如何构建中国形象、影响受众的认知的。

关键词:新闻报道 批评话语分析 《卫报》

一、引言

《卫报》是英国主流媒体之一,在世界也享有较高知名度。本文选取6月至7月英国《卫报》网站有关“南海仲裁案”的15篇新闻报道作为语料,借助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视角,以Fairclough的三维框架理论为基础,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研究工具进行系统、深入的批评话语分析,揭示以《卫报》为代表的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二、理论背景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由Fowler等人(1979)在《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语言形式来揭示那些隐含的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如何运用语言来实施意识形态控制和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Fairclough侧重研究话语和社会实践的关系,而Van Dijk则侧重于研究话语和社会权力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工具之一的系统功能语法则包括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种功能分别与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主位系统相联系。本文将主要从主位系统对《卫报》的新闻报道作批评话语分析。

三、新闻标题的主位系统分析

新闻标题力求言简意赅,尽可能在有限空间内传达更多的新闻信息,因此,新闻标题都是精心设计的,因而,新闻标题也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动机。大多数人直接通过新闻标题初步构建新事物的印象。

主位系统是以信息形式组织各小句的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的资源(Matthiessen & Halliday,2009:129)。小句是由“主位+述位”构成。在无标记情况下,一个小句与信息单位对等,即“主位+述位”结构与“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互为补充,主位落在已知信息内,新信息落在述位中(潘艳艳,2015)。如:

从新闻的受众角度来看,已知的是主位“South China Sea”,是信息的起点,述位则是新信息。这样的标题结构突出了中国对仲裁案立场的最新表态,突显了中国的崛起和强硬的态度。“verdict”是一个法律词汇,营造的是一个庄严的语篇环境。中国的强硬态度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公然“违法(dispute the verdict)”。这种“违法”行为体现在实体上,就是“霸权”的形成与具象化。《卫报》用强弱对比,渲染了周边国家的弱势与来自中国的强势,这种结构是述位中的新信息,使中国对仲裁案的“违抗”成为信息的焦点。

在下文所选取的新闻标题小句中,它们的主位是有差别的,但述位的信息的终点都是“Beijing”,这样的小句将“Marise Payne”“Neighbours”和“Julie Bishop”放在了“Beijing/ China”的对立面,这是为了突出两者之间的对立性,渲染了冲突的特征。如:

在标题小句中,态度资源主要体现在词汇层,具体表现在名词、动词、副词和介词的使用上(潘艳艳,2015)。表2中的第一个标题小句中,动词短语“stands by”表现出Julie Bishop倾向菲律宾的立场,站在中国的对立面,支持南海仲裁案的结果。而动词“warn”“avoid”和“criticising”是消极词汇,体现了这些国家或个人与中国的对立与矛盾,对中国的态度表示不满,间接地表达了《卫报》所选取的立场,只是这种立场十分隐晦,隐藏在新闻语篇之中。

通过分析所选取的《卫报》新闻报道标题小句的主位和述位,可以清晰地看到《卫报》在报道新闻时力图突出的信息重点。《卫报》所采取的报道策略迎合了读者的兴趣。读者也对批评性报道或者揭露性报道更加感兴趣。

四、标题与客观事实的信息偏差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或许都有过类似经历,即,新闻标题很吸引人,结果内容却与标题大相径庭。如果新闻标题通过话语变相设计是为了留住读者,而新闻内容保持着客观的报道,那么对于一些只看标题而未看内容的读者,这类新闻就等同于扭曲了新闻报道的事实,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传递。新闻报道话语应该摒弃个人喜恶,措辞得当,客观公正地描述事件的发生。在政治话语的新闻里,由于某些因素和意识形态,会造成新闻发布者在描述客观事件发生的同时,通?操控某些话语词句使得个人喜恶或意识形态隐含在文本话语中。通过仔细研读,仍然会发现,一些客观事实与标题所传递的信息有巨大的偏差。以7月12日的新闻South China Sea dispute: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Hague court ruling为例:

(1)a.How is China likely to react?

b.How will the Philippines react?

c.Who has China got on its side?

例(1a)、(1b)、(1c)分别是这篇新闻里的三个小标题。这篇新闻并没有主要围绕“海牙法院裁决”的背景、组成成员或裁决内容进行深入报道,而是摘录了一小段仲裁结果的内容进行了描述,这就体现了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信息偏差。如:

(2)An international tribunal in The Hague overwhelmingly backed the Philippines in a case on the disputed waters of the South China Sea,ruling that rocky outcrops claimed by China??some of which are exposed only at low tide??cannot be used as the basis of territorial claims.

《卫报》的报道是直面事件的发展。对裁决的内容也是直接原本展现,但涉及到裁决的参与方,《卫报》并没有过多的介绍。其他内容是各方对该裁决的不同表态。该裁决是否有效亦或是无效,读者不得而知。

基于以上分析,该新闻标题和新闻事实是有一定偏差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它们的新闻内容或有欠缺或有冗余,传达的信息难以保证客观公正地阐述南海各方的政治动机。使用这种新闻标题会影响读者的认知,使读者对中国的认知产生扭曲,不利于客观公正地传播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真实形象。

五、文本构建的中国形象

为了更加清楚客观地从南海争端中解读中国的形象,下面就从《卫报》新闻中找寻中国形象的共识。

在7月13日的一篇题为China attacks international court after South China Sea ruling中:

(3)a.The world is watching to see if China is really the global power it professes itself to be and the responsible power that it professes itself to be.

例(3a)报道的是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出来之后,中国以拒绝的态度回应。《卫报》的这句话则暗含讽刺的意味。一方面反映在西方的?意识里,他们承认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强大让他们感到不安,致使“中国威胁论”仍隐隐作祟,潜在地影响他们的看法。在西方的意识形态里,用类似道德绑架的方式联合牵制中国,以抗衡中国不断崛起带给其他国家的军事压力。“is watching”表现出西方国家的一种看客行为,置身事外,对中国的表态进行冷嘲热讽。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真的是口口声声说的世界大国,是负责任的大国,那么,这样负责任的大国就应该认真履行国际法庭的裁决结果,无论这种结果有多荒谬。越是荒诞不稽的结果,越是能考验一个大国的智慧与担当,然而这样的事件就越受西方国家的关注和议论。西方舆论宣扬仲裁庭的仲裁是法律正义,而中国“蔑视法庭”,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人,很容易受西方叙事的误导,形成这样的印象。

六、结语

在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谁多知道一点,谁就有了话语权(张国庆,2010:50)。《卫报》正是凭借其最新的南海事态报道,赢得了话语权。《卫报》所采取的新闻标题直接影响了受众以什么样的角度和心态看待国际事件的发生,所采用的标题策略有迷惑读者之嫌。本文通过对《卫报》的新闻报道的标题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扩展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通过分析可见,新闻标题虽小,但也暗含玄机。批评话语分析就是为了帮助读者批判地进行阅读。

(项目基金:本项目获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gxun-chxzs2016060资助)

注释:

[1]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 [M]. Longman,1989.

[2]Fowler,R. et al. Language and Control [M]. London: RoutledgeandKegan Paul,1979.

[3]Matthiessen& 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之初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Van Dijk,T. A. Prejudice in Discourse: An Analysis of Ethnic Prejudice in Cognition and Conversation [M]. Amsterdam:Benjamins,1984.

[5]Van Dijk,T. A. 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J]. Discourse Society,1993,4(2) a: 249-283.

[6]陈忠华,杨春苑,赵明炜.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J].外语学刊,2002,(1):82-86.

[7]戴炜华,陈宇韵.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2004,(4):12-16.

[8]单胜江.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11,(6).

[9]潘艳艳.美国媒体话语霸权下的中国海上力量构建??基于 2013-2014 年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有关中国海军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5,(2).

[10]张国庆.话语权:美国为什么总是赢得主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吴浩 广西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4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