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来了 笔试和面试将如何准备

2021-07-27 05:09:14华夏高考网

自主招生来了 笔试和面试将如何准备

高考要改革,自主招生自然也要改。

自主招生的大幕已经开启,目前看来,各高校这一轮自主招生政策还算稳定。但面对种类繁多的自主招生考试,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选择?自主招生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应如何准备?

参与自主招生考试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自己的学情和专业兴趣选择要参与的自主招生考试的学校。自主招生笔试准备与高考并不矛盾,仔细研究看来,自招与高考科目和题型上都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在自主招生考试中,面试的比重上升,且形式不断丰富,想要参与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要给予足够重视。诸如自身经历、专业选择原因等“黄金题目”可事先做好准备。

依据学情和发展方向选择自主招生考试

各大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当机会出现在眼前,该如何权衡取舍?不少学生和家长会感到迷茫。其实,只要明确自身学情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自主招生考试学校不是一件难事儿。

按照惯例,三大联盟笔试通常会“撞车”,即被安排在同一天进行考试,即确定为3月1日。上海高校中,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考试也被安排在了2月22日同一天进行。同时,部分高中和高校也明确规定,拿到学校免笔试直推生资格的考生不再允许参加其他自主招生考试。这样做,是为了迫使考生和家长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明确选择,有所取舍。

因为各类自主招生考试科目要求不尽相同,考生可以按照自己各学科的学习情况来做出选择。如果成绩均衡,没有明显学科短板,且平时注重知识积累的学生,比较适合准备复旦千分考这类考查科目数广、题目灵活性强的考试;如果自身擅长学科突出,并且和所报自主招生考查科目较吻合,则更适合备考类似上海交通大学AAA测试这样考查科目少、题目难度大的考试。

当然,考生在选择自主招生考试时,要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预判。同样都是一流名校,可是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特长专业领域。比如,如果对文史类或者新闻类专业较感兴趣,那么复旦大学是最好的选择。而如果对工科类专业较感兴趣的话,那么上海交通大学可以优先考虑。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时间最为宝贵,自主招生要求一般高于高考,所以原则上不建议考生报考2项以上自主招生考试。建议考生备考时有所侧重,主攻某一项自己最适合的考试,避免在每个方向上都花不到位的精力准备最终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笔试准备与高考不矛盾

通常来说,高校自主招生试题难度介于高考难度和学科竞赛难度之间。当然,难与易得界定,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而言是相对的。

自主招生考试虽然不像高考那样有考纲范围,但不代表考试没有规律。以复旦千分考为例,在对历年真题的详细统计与分析之后,可以看到,千分考涉及的十个学科考查的知识点每年都有比较稳定的分布。比如历史学科,先秦诸子的思想、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在2006年到的考题中都曾出现,考生如果对高中教材中相关知识点都熟悉掌握,此类别的试题就能够轻松驾驭。

又比如,语文学科因为在2006—2008年中考查了较多与美学相关的知识而引起过不少考生的关注,但近年来美学相关的题目销声匿迹,取而代之转向了文学常识、文言基础知识等高中生可能更熟悉的内容。想要参与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要有信心,考试绝非不可准备,重视往年真题和高质量模拟考卷是把握考试准备的关键。

此外,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科目、题型有很多共通之处。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考查科目,都选取自高考科目,如以考查科目多著称的复旦大学“千分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就占据了200道题目中的96道。在准备高考与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共通方法都是先抓基础,再适当特赢。

显然,自主招生与高考复习并不矛盾。目前,国内一流高校招生时,对自主招生的政策倾斜力度越来越大,想通过高考裸考进入名校、好专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有志于挑战名校的考生必须对自主招生考试给予足够重视,必须两手一起抓。参与自主招生考试后,这部分考生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冲刺高考,优秀的学生要懂得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侧重点。可见,自主招生和高考不应该被矛盾对立地看待,考生在这个考前最后的寒假里,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应该如何利用最后这段时间做好复习准备呢?不同学校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不同,备考思路应有所差异。以上海交通大学AAA测试为例,从往年的试题情况看,特点为题目形式相对传统,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文科,需要考生以高于高考的要求标准来扩大英语词汇量和古汉语积累。而理科,因为存在上海和外省市考纲不同的问题,所以上海考生需要多花时间补充一些超纲知识,比如数学中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以及物理中的动量冲量、洛伦兹力等。

又比如复旦大学“千分考”,从往年的试题情况看,特点为题目形式新颖、涉猎广泛。各个学科基本立足点还是在课本知识,只不过考察注重综合应用和综合能力。这就需要考生在最后复习阶段,不仅要养成良好知识积累习惯,还要特别注重对平时关心不够的生物、地理、计算机等科目的复习,往往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面试比重提升,黄金问题早准备

根据最新政策的动向可以判断,今年的自主招生面试部分成为关注焦点。

总体来看,自主招生中明显提高了对于面试的重视程度。不少原先不采取面试形式进行选拔的高校今年也设置了面试环节。上海财经大学首次采取面试选拔环节,并明确说明面试成绩将占50%。可以发现,自主招生考试中面试所占选拔总成绩比重不断提升。如同济大学的面试成绩从过去的40%提升到了60%(理科生含10%实验能力测试)。

不少高校还在探索新的面试形式,以配套自主招生整体方案即将出现的重大变化:复旦大学针对江浙沪以外地区推行的“望道训练营”就强调,在传统的笔试面试之间穿插考生大学学习生活的体验。训练营期间,加入为考生开设讲座并组织讨论等形式,能更综合地考查学生,也给予考生更多了解大学的机会;参与今年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计划”的考生,将经受传统的半结构化面试结合全新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等。

可见,面试变得额外值得重视。面试的准备,可以从高中个人经历和专业选择两个思路来谈。

高校自主招生面试中,从数量上说,关于个人经历类的问题几乎占半壁江山。结合学生在申请环节所提交的个人陈述材料,教授发问会源于考生曾经做过的事。所以,应该鼓励考生事无巨细地罗列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中任何具有闪光性的素材,尽可能还原完整的过程细节和收获体会为标准,以此反映出一个符合一流大学学生该具备的素质。

“受街边氢气球小贩的设备启发,回家自己设计并制作了制备氢气设备的实验过程”、“热爱音乐,以至于在高一暑假自己开淘宝店卖打口碟的"创业"过程”或者“热爱研究电器设备,从小到大在家拆过电子钟、收音机、电视机和电脑等等的"捣蛋史"……”这样的经历,常常会令面试官眼前一亮。

从重要性上说,大学想要就读什么专业这个问题则绝对是面试中的“黄金问题”。作为几乎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面试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好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整场面试的结果走向。

首先,谈专业选择应该更多从学生自身兴趣角度出发考虑而不是“冷热门”角度。其次,兴趣必须基于了解基础上才有意义,而这里的“了解”不能仅限于笼统的就业率、专业排名等信息,而更应该关注大学中该专业到底学什么、毕业到底做什么这样更为具体务实的问题。最后,最好是能出现“基于了解产生兴趣、基于兴趣又驱动进一步了解”这样的良性循环。能做到这一点,一定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优于绝大部分的其他考生。

【责任编辑:NO69324】

自主招生来了 笔试和面试将如何准备